医院动态
【2025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立即行动:守护当下,保障未来”
每年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倡导采用“同一个健康”方针,推动全球共同行动,应对人类、动物、植物及环境健康领域的抗微生物耐药性问题。202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活动主题——立即行动:守护当下,保障未来。这一主题强烈提醒我们: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正在对人类健康、动物健康、粮食体系和经济造成影响,并与环境和污染密切相关。每个人应提高认知,采取行动,共同应对微生物耐药这一威胁。

为什么抗微生物药物
耐药性关乎每个人?
每个人都会患感染性疾病。随着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抗微生物药物的治疗效果将越来越差,从而使感染性疾病变得更加危险甚至无法医治。
抗微生物药物常见应用误区
抗微生物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应用较为广泛,有以下常见误区:
①感冒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作为重要的抗微生物药物之一,仅适用于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对引起感冒的病毒无效。
②发热就用抗生素
发热不一定都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并非都需要用抗生素。例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大手术和创伤后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发热等。有时候使用抗生素还会引起药物热。
③消炎药就是抗微生物药物
炎症不等同于感染,消炎药不是抗微生物药物。关节炎等多由非感染原因引起,可能需要用到非甾体类抗炎药。只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才需应用抗微生物药物。
④药越贵越好,多用药、打吊瓶好得快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用药,能用一种抗生素的不联合应用,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需要积极查找病因,根据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精准用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非级别高、价格贵才是“好”药。
⑤频繁更换抗生素
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在用药48-72h后对抗感染疗效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合理调整给药方案,不宜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药物。

遏制微生物耐药,
我们能做些什么?
从医院的规范用药管理,到农户的绿色养殖实践;从政策制定者的长远规划,到普通人的日常健康选择,每一项行动都在为“守护当下、保障未来”添砖加瓦。呼吁公众做到以下几点:
(一)就医时遵医嘱用药,不主动要求开抗生素、不随意增减剂量、不在症状好转时过早停药,避免因用错药、用少药、多用药、用“好”药催生耐药菌。
(二)日常做好手卫生、及时接种疫苗,感染高发期前往密闭环境注意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
(三)主动学习细菌耐药相关知识,积极向家人朋友宣传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理念。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响应全球号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次合理用药做起,用微小的行动汇聚成遏制耐药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