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院报>> 2018年5月 第5期>> 正文

12.jpg

医护人员讲述ICU故事:不仅是生死离别这里还有更多爱和希望

发布时间:2018-07-03 字数:2005

  “孩子,快睁眼看看妈妈,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回家。”一到每天下午3:00的探视时间,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就会准时出现在山东省立医院内科ICU(重症监护病房),探望已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很多年的儿子。回家,成了很多探视家属口中最常说的词。有人在坚持和抢救中创造了奇迹,也有人再也没能回家……

  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看到孩子

  ICU里聚集着最危重的患者,接收的病人多是严重创伤及多脏器衰竭者。病房没有外光窗户,唯一光源是24小时亮着的白炽灯。病重患者躺在多功能床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处于昏迷或被镇静状态。很多病人从头到脚插满了各种管子、戴着呼吸机和监护仪。

  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他们更需要强有力的生命支持。每天查房时给患者竖一个大拇指,是内科ICU主管护师刘爽常做的动作,她也帮很多患者家属递过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家属各种鼓励的话语。“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没有不间断的鼓励,很多患者是无法坚持下来的。即便在他们气若游丝时,未竟的心愿也是撑着他们最后一丝气息的动力。”刘爽说。

  在刘爽的手机中,至今还保存着一张两三年前的照片。照片中,一名气管插着管子的女人躺在病床上,旁边是她的丈夫和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剖腹生子后,还没来得及见孩子一面,她就被匆匆送进了ICU。怀孕,对她来说是一场“生命的赌注”。因为她患有先心病、二尖瓣返流,需终身服用抗凝药,并不适合怀孕。但要一个孩子,哪怕失去生命的念头却一直萦绕着她。

  她决定赌一把,怀孕后为了孩子的健康,她停了包括抗凝药在内的所有药物,在各种身体不适中静待孩子到来。孩子生下来了,很健康,家人希望她也能挺过来,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进入ICU,第一天生命体征还算平稳,为了孩子她的生存意志很强烈。第二天她的病情忽然急转直下,生产完后大量血液反流到心脏,让她虚弱的心脏更加无力承担造成心脏衰竭。

  “以后孩子可能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把孩子抱过来和妈妈见最后一面吧。”护士长提议。在征得儿科医生同意后,丈夫把孩子抱到她的身边。当时她还有意识,插着插管无法说话,无力地睁开双眼看到孩子时,流出了一行泪水。医护人员立即按动快门,给他们一家留下了这样唯一一张全家福。“孩子被抱走不久,她就去世了。有了生命的传承,还在弥留之际见到了孩子,我想她应该是‘笑着’离开的。”刘爽说。

  直到生命终点两双手始终牵着

  “等你好了,我带你回家”是很多患者家属在纸条中最常写的话。山东省立医院内科ICU病房走廊中,挂着一幅“牵手”的照片。照片中,一位满头银发的90多岁老人牵着老伴的手。

  照片中的老夫妇当时都已90多岁。老爷子因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住进重症监护室,这一住就近一年。其间,老伴多次对孩子提出要来医院看他,但都被老爷子拒绝了,“她身体不好,看到我插着管子的样子,心里肯定担心。别让她来看我了,我很快就能好了,等我回家就能见到了。”老爷子插管无法说话,当时给孩子这样写道。

  直到有一天,老人在纸上主动写下“让老伴来看看我吧”。“他一开始一直觉得自己能回去,但住了那么长时间,一直无法脱离呼吸机。”刘爽回忆。

  第二天,老伴坐在轮椅上被推到了老爷子的病床边。为了不让老伴担心,那天他还刻意用领子遮了遮插管,故作轻松状。

  “当时老爷子没法说话,眼睛一直盯着老伴认真听她说话,两双形如枯槁的手始终牵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当时那个场景让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动。”刘爽说。

  那一次见面,竟成了永别。在与老伴见面后不久,老爷子便离开了人世。

  “爸,我们带你回家。”离开重症监护室时,老人的孩子说。

  儿子成植物人仍是母亲的宝

  “这里上演的不仅是死亡,承载更多的还是希望。”山东省立医院内科ICU副主任蒋进皎说,希望危重的家人能转危为安、希望昏迷的亲人能尽早醒来。有人说,医院ICU的墙听到过最多虔诚的祈祷,这里的床承载过最多生命的期望。

  每天15:00,一位85岁的老太太就会准时出现在山东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里。她40多岁的儿子已在这里住院数年。多年前,她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受伤、失去意识,被送到这里抢救就再也没有醒来。“任何人都可以放弃他,但我不能放弃。我不知道我去世了怎么样,但只要我活着,我就要管他。”老人曾经对科室医护人员说,“儿子活着,对我就是一个支柱、一个希望。”

  每次探视,老人都会在儿子耳边说说话,轻轻呼唤着儿子的乳名。“好几次做梦,都梦到儿子醒了,从梦里笑醒,但又被打回现实。”老人说。医护人员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老人,呵护着她的“希望”。每年过生日,医护人员都会去给老人过生日;甚至哪天老人没来看儿子,医护人员担心老人出事了,也会打电话过去询问。

  接受采访时,几位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说,虽然从事的是重症监护,但在选择自己结局时仍希望安详地离去。但面对已无治疗意义的病人,他们会完全遵从家属的意愿,只要家属愿意坚持,他们就会尽百分之百的能力去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