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jpg

忆骆兆平教授

来源:梁美庚 发布时间:2016-12-29 字数:2103


  骆兆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耳鼻喉科专家,曾任我院耳鼻喉科主任,是我院耳鼻喉科奠基人。对我来说,他亦是一位长者。上世纪50至80年代,我有幸在骆兆平教授指导下工作了40年,目睹并切身感受到他身上表现出的诸多优秀品质。虽然他已离去10多年,但其留下的精神和著作,仍值得我们回味和借鉴。

未标题-6.jpg

  两本译著 开时代之先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骆兆平教授在临床教学中发现,因国内各大高校耳鼻咽喉科尚无中文版本教科书,搞好教学相当困难。他敏锐意识到问题所在,敢为人先,利用自己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英语功底,着手对教材进行翻译。1952年,骆兆平教授将Morson所著《耳鼻咽喉科学》译成中文出版,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当时国内耳鼻咽喉科教学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历经十年浩劫,我国又面临着一次重大历史转折。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各科技领域,耳鼻喉学科一些新技术开始在各医院引进并使用。在这关键时期,骆兆平教授又先行一步,于1982年将TR•弗尔所著的《耳鼻喉科新进展》翻译出版。此译著对当时各医院耳鼻喉科开展新技术,如脑干诱发电位、声阻抗检查,具有很好的学习、参考和应用意义。

  思想敏锐 行创新之举

  1978年,中华耳鼻喉学会组织代表团访问日本,由301医院姜泗强院士领队,骆兆平教授为成员。回来后,他多次作报告,介绍日本耳科学术概况及先进技术,鼓励同道们要有创新精神,开展新技术。我与骆兆平教授有过几次交谈,发现他思想境界十分开阔,富于开拓精神,对话中颇受教益,对指导自己学术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1980年山东耳鼻喉科学会换届改选,骆兆平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作为山东省耳鼻喉科学界的带头人,骆兆平教授不遗余力,尽心尽责,多次组织召开学术大会,其创新思想成为当时学会学术发展的主导。会议期间,他提出成立几个专业组,为耳神经外科组、中医组、音声言语组,要求各组积极开展业务。事后,各组围绕相关专业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我省耳鼻喉科的全面发展。

  同年,骆兆平教授任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1986年他创办全国性杂志《耳鼻喉学报》,任主编,面向全国征稿。期间,骆兆平教授每天坐公交车去耳研所亲自阅改稿件,非常辛苦。此杂志亦受到业内一致好评。

  不图虚名 为后人铺路

  骆兆平主任医德高尚,学术作风正派、务实,对科室取得的成绩,自己不沾边,主动让给大家,鼓励各级医师开展工作。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骆主任指导下写了两篇文章:《鼻窦出血性息肉》和《鼻咽坏死肉芽肿》,投稿时我请他过目,骆主任坚持作者名字不要署他,说:“指导你写文章,是我的职责,文章千万不要写我名字。”表现了一位医学大家的宽广胸襟。

  骆兆平主任思想境界高、不循旧。他在鼻科方面,如鼻生理、鼻阻力及鼻窦病变等方面有诸多新见解,为大家所认可。骆兆平教授还曾每周一次跟老中医王湘谦学习,非常积极认真,在此期间,总结了治疗咽炎的方剂“牛黄溢金片”(我科专利)及治疗鼻炎方剂“鱼脑石软膏”“苍乌合剂”,均有好疗效。他积极鼓励大家学习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上世纪60-70年代,科内派出多名医师到北京、上海、武汉及山医学习,他们返回后,在骆主任支持下积极开展工作,在颅底、耳部的外科手术,咽喉肿瘤手术,音声言语疾病以及耳鼻矫形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骆兆平教授已年近古稀,仍然招收了2名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两名学生在他指导下,在科研思维、实际操作及临床工作方面均有实质提高。他们工作后,各自在实验室对内耳神经、耳蜗植入及临床开展了大量工作,科研成果颇为丰硕,如今正在逐步走向国内耳鼻喉领域尖端。

  以身作则 聚一身正气

  骆兆平教授来省立医院后不久,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支部委员,是一位党性强,以身作则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均起到表率作用。上世纪70年代初,他曾参加社教,在农村工作了一段时间,受过表彰。

  作为医学专家、教授、科主任,骆兆平教授从不以此自居,自觉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中间,无论是大炼钢铁时脱产在小高炉炼钢铁,还是参加爱国卫生运动甩起大扫帚清扫街道,还是救灾时期带领全科同志到郊区挖野菜,他都身先士卒,精神饱满,不辞辛劳。

  1977年,骆兆平教授参加了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在一边境县城工作。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差,骆主任经常下农村进行巡回医疗,工作两年后,他光荣完成任务,获卫生部“荣誉奖状”表彰。

  骆兆平教授公私观念界限分明,即使是极微小的公家物品也绝不沾边。他有每天吸烟的习惯,记得一天下班,见骆主任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无烟头,护士问主任今天为何不吸烟?他回答:“今天忘记带火柴了。不能用公家火柴点烟,因此今天未抽烟。”这是多么崇高的品德啊!

  骆主任发现科室多数医师英文水平较差,就主动提出抽时间帮大家学习。他亲自找材料、复印,每周一个晚上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唤起了科内学习英文的风气,对提高大家阅读英文资料的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回想与骆兆平教授相处的经历,心存感慨,难以忘却。他身上表现出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以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