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院报>> 2022年9月 第9期>> 正文

11.jpg

张东升教授团队成功开展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引导下口腔癌精准切除手术

发布时间:2023-01-06 字数:947

  近日,医院口腔科张东升教授团队在省内首次应用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成功完成10余例口腔癌患者原发灶的精准手术切除。

SL0924.jpg

SL0925.jpg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新增的病例超过30万。口腔鳞状细胞癌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前可通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来初步确定肿瘤的边界,术中行肿瘤外1.5cm扩大切除,并视切缘快速病理情况行补充切除。但临床研究发现,头颈部鳞癌手术边缘组织学阴性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仍为9%-32%,亟需一种技术能够实时、快速和准确地评估手术边界。

  目前,近红外荧光导航(NIFR)技术已经被引入到胃癌、肝癌及乳腺癌外科手术,并且在前哨淋巴结的示踪、肿瘤及其边界的探测和游离皮瓣的血供评估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为术中实时、快速的肿瘤显影提供了可能。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的原理是在肿瘤患者体内经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后,因肿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使得吲哚菁绿在其中大量聚集,继而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鲜明对比,使肿瘤显现出荧光。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波长范围为700~900nm,此波长范围具有较好的组织穿透性及生物组织极低的自体荧光,对比度良好,可以获得较为清晰的肿瘤组织边界。

  张东升教授带领团队李文刚教授、黄圣运副教授、陈占伟副教授等,选择东院口腔颌面外科因口腔癌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包括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等,详细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手术前给予患者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手术中切除病灶前,使用近红外荧光影像设备对体病灶进行荧光观测和拍照,分别得到病灶的可见光图像、激发光图像、荧光图像和色阶图像。术中发现所有病例病灶均可见肿瘤荧光显影,肿瘤部位显示高荧光信号,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轮廓都很清晰,使得术者对手术安全切缘更加明确。

  切除病灶后,团队对瘤体及术区再次进行荧光观测和拍照,离体观察肿瘤标本,肿瘤部位仍有明显荧光显影,边界轮廓较在体观察一样清晰可见;观察术野区,确保手术野不能有明显荧光显影。

  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用于口腔癌原发灶的显影存在应用价值,其高敏感性可以帮助检测原发灶切除后是否存在肿瘤的微小残留灶,有望成为确定手术边界的辅助工具,为实现口腔癌的精准手术切除提供重要的帮助。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