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jpg

活体肝移植 让笑容重新绽放——我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工作特写

发布时间:2016-11-21 字数:3215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清朝名士蒋士铨寥寥十字道出了父母对孩子的无限惦念。生活中,人们也都渴望着家庭的幸福美满。然而有这么一个原本普通的农村家庭却突然将要承受痛失爱子的煎熬,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我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团队,几经波折,一个健康的孩子最终回到了他们的怀抱。

10期报纸-17.jpg

挑战不少,再难也要挽救孩子生命

  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二人育有一个大女儿,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一家人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然而,生活的平静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打破。2014年,5岁双胞胎中的弟弟被确诊为肝母细胞瘤,经过肝肿瘤切除术后恢复顺利,但几个月后,肝脏肿瘤复发,且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唯有移植整个肝脏才能保住生命。

  为给孩子治病,夫妻俩人经过多方咨询,来到了我院移植、肝胆外二科。科室主任刘军教授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孩子的病情、肝移植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存在的风险。选择何种移植方式成为第一个难题。根据供肝来源的不同,目前肝脏移植主要有两种方式,“DCD捐献移植”与“活体移植”,DCD移植存在供肝严重短缺的现状,而孩子的病情却在日趋恶化。详细了解情况后,夫妻俩人都明确表示:捐我的肝脏,只要能救活儿子,切多少都行。经过详细检查,父亲的血型和儿子完全符合,身体各项指标正常,符合手术要求。

10期报纸-18.jpg

  作为省内最早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独立开展活体肝脏移植的科室,我院肝移植科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次的挑战对刘军的肝移植团队来说依旧不小。小病人只有6岁,体重18kg,术前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远远超出正常值,而且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还要面临创伤大、时间长,麻醉时间长,术中术后体温保护、补液、输血、电解质酸碱平衡、重要脏器功能保护、防治感染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如何同时保证孩子与供体的安全,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手术前,在院领导牵头下,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与麻醉科、手术室、儿科ICU等科室共同组成研讨团队,并确定了最终的手术方案与总体治疗方针。

几经波折,细微之处铸就大爱本色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2015年10月14日,在麻醉科、手术室倾力配合下,14人组成的肝移植团队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将父亲的左肝顺利移植到儿子体内,父子活体肝移植手术成功。术后,刘军教授带领团队护送患儿转入儿科ICU监护治疗。此时,儿科ICU大夫已经在病房里等待了几个小时,在患儿心电监护显示生命体征平稳的那一刻,所有人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考虑到儿科ICU对于移植术后抗免疫药物等存在专业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肝移植团队派出8人团队,每日1人,轮班驻守在儿科ICU,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细微之处铸就大爱,在多方悉心照料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并转回普通病房。此时,患儿父亲已经康复出院,和妻子一起守在儿子床前。

10期报纸-19.jpg

  活体肝移植术后存在很多风险,为保安全,肝移植团队继续派出专人轮班值守患儿。手术之后,患儿出现了发热症状,肝移植团队对症下药,在加用了抗病毒药物后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有了较大改善。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患儿的胆红素又出现了回升,这往往预示着排斥反应的发生。对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没有退缩,一粒药片被一分再分,激素用量每天都在调整,终于,胆红素水平回落到相对稳定的正常水平。然而,在十余天的相对稳定后,患儿胆红素水平再次升高,刘军考虑是胆管出现了梗阻,经过胆道造影得到了证实,经过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患儿肝功能各项指标终于再次回落。2015年的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小年,经过肝移植手术及术后治疗,孩子终于康复出院了。父母与孩子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是对医护人员3个月来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科室简介

  我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创建于2004年,自成立之初即本着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在刘军主任带领下,历经1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山东省内技术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肝胆外科专业科室之一。科室是以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及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和肝脏移植为突出特色的专业化科室,在全省及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目前,山东省立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是山东省唯一能够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独立开展活体肝脏移植的单位。肝脏移植方面,科室在省内开展了多项创造性工作,手术成功率、生存率高,肝移植数量质量连年居全省首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已完成肝脏移植近300例。

  科室年开展肝胆外科及肝脏移植手术1000台以上。现有医生14名,包括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名。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0余部。科室已毕业及在读博士生近20名,硕士生40余名。

  近年来,科室紧跟国内外前沿,将腹腔镜微创技术大力应用于肝胆胰脾外科,开展了大量腹腔镜手术。目前,科室40%以上手术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2016年底腹腔镜手术比例将超过50%。目前已完成完全腹腔镜下各类肝脏手术200余例;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0余例;完全腹腔镜下胰腺手术50余例。完全腹腔镜下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

10期报纸-16.jpg

  ■学科带头人简介

  刘军,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立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主任,山东省杰出学科带头人(1020工程)。

  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全国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专业学组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免疫学分会器官移植免疫学组全国委员等。

  医教研成果:作为学科带头人,2003年独立成规模开展肝脏移植,是我国当时最年轻的能够独立开展肝脏移植手术的专家。2005年1月成立山东省立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并成功开展医院历史上首例独立实施的肝移植,结束了医院不能独立、成规模开展肝脏移植的历史。在科室成立后,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了多项难度高、风险大的肝脏移植:2005年成功实施了山东省首例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成人活体肝脏移植;急症肝脏移植;山东省最高龄肝脏移植(68岁)。2006年成功实施山东省最高龄肝脏移植(72岁);最低龄肝脏移植(8岁);山东省首例:肝肺综合征肝脏移植;腹主动脉搭桥血管成型肝脏移植;布加氏综合征肝脏移植;2007年成功实施了山东省首例独立开展的活体肝移植(成人—儿童),2009年成功实施了山东省首例独立开展的成人—成人活体肝移植,2014年成功为一5个月胆道闭锁患儿实施活体肝脏移植。

10期报纸-15.jpg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肝脏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脏移植手术,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移植后机体功能的变化,肝脏移植联合脾脏切除术后对预防移植后自身免疫性肝炎复发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肝脏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通过长期随访,对移植后患者生育的安全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推动肝脏移植在山东的发展,帮助聊城、莱州、日照等地市级医院成功开展肝脏移植,使这一新技术在省内逐渐成熟。

  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科室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学科建设。在大力开展复杂、疑难肝胆外科手术同时,推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成为常规,并成功实施了山东省首例腹腔镜下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

  (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