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国庆健康行】国庆中秋运动指南:远离足底筋膜炎,安心享受长假
难得的中秋国庆双节,秋高气爽,许多上班族们在假期里安排了大量的登山、徒步、骑行等户外活动。若在假期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很容易引发足部不适,其中足底筋膜炎便是“跟痛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典型表现是: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迈出第一步时,足跟会产生剧烈疼痛;行走几步后疼痛可能缓解,但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可能再次加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手足与显微重建外科副主任医师白龙滨将带大家深入了解足底筋膜炎。
专家简介
白龙滨
省立医院足踝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搬移糖尿病足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足踝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足踝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足踝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外固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裂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足踝学组副组长、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足踝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病因
足底筋膜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由于足底筋膜缺乏弹性,在步态周期中的推进期,伴随跖趾关节背伸,高能张力通过“卷扬机”效应集中于足底筋膜起点。所以任何施加在足底筋膜上的机械负荷都被认为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站立、过度运动、肥胖、足内翻或扁平足、踝关节背伸受限、腓肠肌挛缩以及不合适的跑步姿势等。其中身高体重指数(BMI>27kg/㎡)与踝关节背伸减少(踝关节背伸<10°)是发生足底筋膜炎的最高风险因素。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足底筋膜厚度>4.5mm和存在低回声区域。超声也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MRI检查:在T2加权信号上信号强度增加和近端足底筋膜增厚。
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方法包括休息,冰敷,足底筋膜和跟腱拉伸训练,支具固定,注射治疗,减重,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拉伸训练
每天反复的跖腱膜、跟腱拉伸训练使83%的患者解除了疼痛,这种方法是减轻跖腱膜炎患者疼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跖腱膜拉伸训练
①患者坐位,屈膝,将患侧足跟置于床面上,踝关节背伸,用手将5个足趾向背侧推压;②将患侧足前部低于墙面,并用力跖屈踝关节。
跟腱拉伸训练
①患者面向墙面站立,健足在前患足在后,保持患侧下肢伸直,且患足不动,足跟不能抬起,上半身向前移动,使跟腱受到牵拉。
②站立于斜面板或台阶上,身体直立,使跟腱受到牵拉。
支具或矫形器
包括夜间支具和足部矫形器。可用夜间支具固定踝关节背伸5°-10°以防止跟腱-腓肠肌复合体挛缩,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晨起前几步的疼痛。配合穿用定制足部矫形器能减少足部承重时足底筋膜的负重,有效支持内侧足弓,从而减少对足底筋膜的压力。
注射治疗
PRP是治疗跖腱膜炎最常用的生物治疗方法,局部注射PRP可获得有效、持久的效果;目前肉毒素也被作为治疗跖腱膜炎的常用方式,其对治疗足底筋膜炎有积极作用。
减重
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从而减少足部负荷。
非甾体类抗炎药
虽然这类药物经常用于治疗跖腱膜炎,但它仅作为其他治疗跖腱膜炎方法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塞来昔布胶囊、酮洛芬胶囊等。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6个月仍无效的患者,临床称为顽固性跖筋膜炎,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其中开放、经皮或关节镜下跖腱膜切除与腓肠肌松解术为主要术式,主要是基于缓解足底筋膜处的张力和超负荷。
预防措施
选对鞋子:避免穿高跟鞋和硬底鞋,优先选择足弓支撑强、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轻足底负荷。
科学运动: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后及时拉伸小腿和足底筋膜。
日常防护:长时间站立者要注意间歇休息,扁平足或高弓足人群可穿戴矫正鞋垫,矫正足部力线。
足底筋膜炎虽顽固,但只要及时干预、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通过3-6个月的保守治疗即可康复。如晨起第一步走路疼痛持续2周以上,建议尽早到专业足踝外科就诊,避免发展为慢性疼痛,影响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