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处>> 部门动态 >>正文

部门动态

【春节健康宝典】对春节期间的不良情绪说:no!

供稿:宣传处,临床心理科 发布时间:2024/2/14 15:13:01
字号:
+-14

  在春节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也可能会被一些诸如节假日焦虑、社交压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困扰。那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心理科王育梅、胡令明给大家介绍一些春节心理小贴士,为大家的心理健康继续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32.png

  王育梅,主任医师,留日博士,博士生导师,省立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双相障碍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睡眠障碍研究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精神心理学组副组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SLEEP》和《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中文版编委。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发表SCI论文30篇,参编和主译著作24部,获得“第五届人民名医 青年新锐”称号,擅长抑郁症、双相障碍和睡眠障碍的综合诊治。

33.jpg

  胡令明,研究生期间先后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攻读精神卫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获得执业医师证及资格证,一阶段规培证;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攻读精神卫生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学位,期间获得二阶段专培证及北京大学博士毕业证书。

  专业擅长:家庭疗愈、情绪障碍、成瘾戒断。青少年学习动力,厌学,焦虑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辅导;亲子关系及家庭共系重塑;婚姻干预,婚姻情感、夫妻关系建设;个人成长、心理减压。

  春节期间的焦虑和压力的由来

  春节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重大节日之一,其地位在每一位国人心中都是无可撼动的。以往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是当面对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的“友好”盘问时,不免感觉压力陡增。最终喜乐融融的一个节假日,一大家人可能还没相聚一两天就会从“欢喜模式”,切换到“静音模式”,甚至是“闹别扭模式”。

34.png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生理角度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会保持一定水平的焦虑,维持精神紧张程度,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各种事件和冲突。我们机体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这一系统的激活可以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这些可以提高整个人的紧张水平,增强供血、氧耗以及肌肉动能,为接下来的“斗争”做好充分准备。从心理角度来讲,这种压力应激持续存在会导致整个机体的不舒服,那么为了摆脱这种感觉,很多人会选择逃避,简单讲就是“打不过就跑”,避免正面冲突。而这种“忍一时越想越气”的应对方式最终换来的是负面情绪的反扑,向内攻击会出现心烦意乱,整个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整日惶惶不可终日,严重者有自伤倾向及行为。外向攻击是什么,就是发脾气,一点就着的怒火,严重的时候会有摔砸东西的情况。这就是很多人疑惑的方面:我平常性格脾气都挺好的,怎么逢年过节一回家,就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了呢?

35.png

  在春节期间有了这种焦虑的情绪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应该怎么办?既想好好过个节日,又不想被过多的负面情绪困扰,且听我们来支招。

  应该如何应对?

  因为老传统讲过年期间莫生气,所以很多人面对上述情况的时候第一选择就是压抑情绪,甚至专门学习如何控制情绪的课程,尽管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良的情绪就像水流或者车流,我们如果将自身卷入,甚至想要去阻挡,最终换来的会是更大的反噬。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学会跳脱出来,如其所是地观察,感受自己这种不舒服的情绪逐渐远走,而非将其刻意地压制,让其流动不下去。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昨天的子弹打不中今天的我们,正在伤害我们的,不是昨天的事件,而是当下的感受”。每一种感受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我们每想到一件过去的事情就会感觉痛苦的原因是这个痛苦的周期还没有结束,感受还留存在当下。

  当我们身处不良情绪的旋涡时,越是抵触自己的感受,就越关注这种感受,这种感受就会越强烈,越持久。就像堤坝拦阻河流中央形成堰塞湖一样。这个时候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1. 我现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2. 我在抵触这种感受吗?3. 如果在抵触,抵触的感受是怎么样的?然后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不卷入、不反应,静静地观察着这种情绪逐渐流逝。

  如果这种情况还是没有解决问题,怎么办呢?其实日常的正念扫描和冥想训练也是很不错的方法。但是这些都需要一个人去坚持地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心修为境界。另外,更加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来我们心理门诊就诊,接受最专业的精神心理医师的访谈,评估目前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心理测量和排除相关的躯体问题,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或者药物治疗,最后达到拥抱良好情绪的目的。

  最后,正如奋战在其他一线的临床同志们一样,我们临床心理科同样愿意为年后的大众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