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守“沪”纪事】我院援沪医疗队员赵小静:青春与事业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2-05-31 浏览次数:
字号:
+-14

5月22日,经过50天的奋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援沪医疗队完成了在上海的各项支援任务返回济南。在上海期间,医疗队员冲锋在前,用心守“沪”,充分展现了省立医院医务人员的优良作风,顺利完成社区采集核酸检测样本、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患者救治等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职业精神。现将部分医疗队员在沪工作经历分享给大家。

“我们是4月3日下午5点从济南出发,5月22日下午3点的火车返回济南,到达济南西站下午六点多钟,正好是50天,这期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去铭记……”

电话的另一头,已在酒店隔离的赵小静,聊起援沪的这段经历,依旧难掩内心的激动。在她心中,这段经历不仅是一场意志的磨砺和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初心的照见和梦想的抵达。

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准备了两年的行李箱

“用自己的所学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出一份力,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我的梦想。”赵小静说,今年4月2日,当接到支援上海的通知时,她的内心没有丝毫紧张,甚至夹杂着一丝欣喜。为了这一刻,她已准备了两年。那只方方正正的黑色行李箱见证了她的心路历程。

1.jpg

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赵小静曾写过一封请战书,希望可以去武汉抗击疫情。那时,她就打包了这只黑色的行李箱,将它装得满满的,为去前线做好了充分准备。虽然最终没有去成武汉,但疫情常态化让赵小静始终没有拿出来过放在这只行李箱里的东西。两年间,她又多次写过请战书,随时准备去一线。

“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我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党员。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之下,更不能是一句空话。”在赵小静看来,在党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而自己能有机会用自己的所学,完成一件份内的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无疑是幸运的。

迎难而上 不辱使命:让青春在战“疫”一线闪光

4月8日,山东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石龙路方舱医院。作为石龙路方舱医院A区的组长,赵小静用最短的时间将病区情况摸了个底。虽然是第一次进入方舱工作,但是对于如何高效工作,她有着自己的思路。“首先就要熟悉情况,病区的情况、患者的情况,只有做到滚瓜烂熟,关键时刻,才能做到临危不乱,科学高效帮助患者。”

在舱内,赵小静以身作则,帮助高二学生打印学习材料,将个人物资带给“特殊饮食”患者,用行动将护理的温暖传递给方舱内的每一个患者,同时,她注重积极有效沟通,勇于创新,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方舱外,她和队员们开展“头脑风暴”,积极为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献计献策,参与制定患者出院毕业证书、制作分区健康宣教材料、组织消防应急演练等一系列活动,为方舱的平安运行保驾护航。

2.jpg

5月9日,山东援沪医疗队接管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相关病区,这是与方舱医院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这里收治的是一些有着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基础性疾病的轻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并且以老年人居多。挑战更大,任务要求更高,赵小静的细致与耐心没有改变。她带领所在14楼护理1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全力奔跑。她们分秒必争,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得到患者和医疗队领导的广泛好评。

3.jpg

面对表扬,赵小静非常平静:“到上海的工作机会很不容易,国家倾注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必须加倍珍惜,让在上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价值,都能发光。” 

医患同心 共同守“沪”:@小静姐

“我住了18天还没转阴,想要点盐漱口,能帮我带点食盐进舱吗?@小静姐”

“有个老人有甲亢,药房说没有优甲乐,能帮忙解决下吗?@小静姐”

在石龙路方舱医院,“@小静姐”已成为志愿者团队交流的习惯。因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小静姐”,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作为发起人和主要创建者之一,赵小静说,方舱志愿者团队的建立完全是无心插柳之举。“4月9日我们第一天进入方舱工作,给患者发盒饭,30份一箱,一个人很难搬得动,我就找了几位患者搭把手。很快,就发下去了。”

事后,有患者感慨:“终于吃上热乎乎的饭了!”赵小静这才得知发放的盒饭变凉竟是方舱里的常事。事实上,石龙路方舱医院设置5个病区、收治1548名病人,仅靠30多名医护人员进行日常保障确实捉襟见肘。这时,一个想法浮现在赵小静的脑海中:何不组建一支志愿者团队,让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患者参与进来。

“大家的反应我当时完全没想到,A1001床的蔡大哥说,团队架构管理是我的专长,请放心。我一看大家这么踊跃,第一时间就向我们领队闫根全汇报,他也非常支持。”赵小静说。于是,进入方舱工作的第二天,赵小静所在的A病区率先成立志愿者团队,4月11日,石龙路方舱医院的志愿者团队成立了。

4.jpg

作为唯一的医疗队员,赵小静被邀请加入石龙路方舱志愿者微信总群并担任管理员,实际参与志愿者团队的管理和协调。“@小静姐”由此成了志愿者团队微信群的高频词汇。面对志愿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单是回复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赵小静却尽可能第一时间回复。如果情况紧急,需要马上解决,赵小静都会毫不犹豫再次进舱。一天多次进舱、工作超时这类情况,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5.jpg

“他们向我反映问题,这是对我的一种信任,更是对山东医疗队和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咱不能辜负。再累咱也得坚持。”

为了增强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赵小静和队员们一起为志愿者制作“红马甲”,为志愿者颁发证书,她满腔的热忱和辛劳的付出感染着志愿者以及方舱内的每一位患者。在她和志愿者的带动下,方舱内的气氛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患者加入志愿者团队,截至休舱,先后共有310名患者加入志愿者团队,他们的加入让医护人员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成为方舱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6.jpg

感动总是不期而遇,温暖一直生生不息。一封志愿者发自肺腑的感谢信,一封来自医疗队员情真意切的回信,患者医者一来一回,勾勒出石龙路方舱医院这个春天最美的风景。

7_副本.jpg

从零开始 讲好省医故事

在很多队员眼中,赵小静是不折不扣的大忙人。回酒店的路上或者休息时,她对着手机总是忙个不停。“时间过得真快,感觉50天一转眼的事,在上海,最怕晚上,一到深夜总有感觉,还有好多工作没做。”赵小静说。除了志愿者群里不住的@小静姐之外,她还是省医援沪医疗队宣传组成员,承担医院医疗队的宣传工作。对于赵小静这个门外汉来说,这项从零开始的挑战是空前的。

开工没有回头箭,为了充分发掘身边的感人故事、先进事迹,她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一方面与队员交流掌握各自情况,搜寻新闻点;另一方面积极与各级媒体记者沟通,了解媒体需求。她和战友兼助手宋洪凯通力协作,一边学习摸索,一边开展工作。拍摄的素材照片不符合要求,那就再次进舱拍摄;文稿一遍不行就再次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挖掘策划主导的一系列报道活动,亮点频出,方舱志愿者团队的系列报道被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进行长篇报道,《山东大白婚礼延期爱不缺席》在5月20日当天被山东各路媒体刷屏。

10.jpg

11.jpg

援沪期间,赵小静共撰写宣传报道稿件25篇,医疗队简报累计发表文章和报道11篇。和队友宋洪凯拍摄图片1000余张、视频累计时长900余分钟,相关稿件和视频素材被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之声、学习强国平台、中国青年报、《山东新闻联播》、大众日报等中央级和省级媒体平台采用。在她和队友的努力下,上海战“疫”一线一大批极具代表的“省医”故事走进千家万户,一群优秀省医人的声音传遍神州大地,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援沪医疗队队员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此外,赵小静和七名队员一起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青年师生视频连线,师生共上一堂思政课,激励莘莘学子传承五四精神,在学校和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12.jpg


13.jpg

赵小静

省立医院院级护理教学老师、心内东病房教学护士,主管护师,山东省心内科护理专科护士。熟练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救治和护理,兼任山东护理学会心血管学会青年委员。获得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三次;山东省品管圈大赛二等奖两次;山东省护理学会心电图大赛三等奖;院级个案护理、典型案例、质量改善项目二等奖、三等奖多次。荣获院级“十佳护士”、“爱心天使”称号。参与省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3篇,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于2021年进行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