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百廿省医 辉煌历程】王培仁:医生最大的乐趣是工作

信息来源:《大医之魂(第二部)——山东省立医院50年代知名学科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1-12-2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党代会报告确定的战略任务、核心要点,领会精神实质,医院进一步丰富、挖掘医院发展脉络史料和优秀院史人物故事,做好省医优秀文化、先进人物事迹宣传、传承,推出“百廿省医 辉煌历程”专题。

微信图片_20211223091049.jpg

  王培仁,1914年10月10日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小李庄。1941年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1947年至1949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附属纽约医院选修临床心血管内科。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医疗系主任、临床部主任、研究生导师等职。山东省立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副院长、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及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老年人保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16届政协委员、省、市级人民代表。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抗美援朝时任中央卫生部组织的国际红十字会第十三医疗大队大队长。山东省反细菌战调查队副队长。

  曾主编全国第一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循环系统疾病(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中国现代医学中文版(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在英国出版)。《老年卫生保健学》(1987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山东省不同地区15岁以上10万人高血压发病率及发病因素的调查(1979年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葛根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和治疗高血压的研究(1986年获省科委科技二等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T波改变与心肌病变神经官能症T波改变的鉴别(1983年省科委二等优秀论文)。葛根素抗β受体成分及治疗心血管病机理的研究的临床部分(1986年山东省科委二等奖)。心肌电图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观测的探讨(1989年省科委成果二等奖)。

  作为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王培仁一生主编了11本书。由他主编的《内科学》一书,成为全国医学院校在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他在家人眼中的形象有一点模糊不清,并不是因为他已经离开多年,而是因为他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自己衷爱的医学事业上,留给家人和自己的时间太少了……

英文说得比中文好

  王培仁的父亲在天津起士林西餐厅当厨师,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上的是教会小学和中学,从小学到大学,他的老师、同学大多是外国人,他常说,医生一定要掌握好英文,这样便于吸收全世界先进的东西。

  1941年王培仁从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兰州当讲师。当时美国一个医学组织在中国选拔培养医药人才,选送到美国学习,负责去美国的来回路费、日常生活费用和进修学习的费用等。王培仁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入选。

  1947年,王培仁坐船由上海出发前往美国。在出国前,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要求,医学组织已在美国找好了进修单位。最初王培仁在美国底特律的一家医院(Hermann Keefer Hospital)工作学习。这是一家结核病医院,有一千多张病床,王培仁开始做实习观察员。后来医院方面看到王培仁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不错,就升任他为住院医师,负责病人的诊疗和管理以及向上级大夫汇报病情和参加讨论等。

  不久,王培仁又被安排到纽约市康乃尔大学医学院进修。康乃尔大学本部在纽约州的依斯柯(Etheca),而医学院在纽约市。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有两部分,一部分在纽约医院(New YorkHospital),为医学院本部所在地,另一部分在纽约市立医院叫伯尔尤医院(Bellevue Hospital),它是一个公共医院,收费较低,病人和病种均较多,是一个医学教学的好地方。

  王培仁在纽约市立医院第二部分学习,主要偏重于临床心血管疾病,参加临床工作和临床讨论会,并参加纽约医院院本部的总查病房以及各专题讲座等。进修班学员约有10名,大多数为美国私人开业医师。按美国政府规定,私人开业医师需要每隔数年进修一次,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教学人员均为主治医师或副教授以上的医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王培仁感到受益匪浅。

  当时在美国医药杂志上常有征聘医师的广告,王培仁写了3个应聘申请书,都回信邀请他去赴任,他应聘到阿拉巴马州离亚特兰大市不远的一个医院做住院医师,继续深造学习。

省立医院心内科奠基人

  王培仁在美国居住了一年半时间,先后在3个地方学习工作,进修结束后坐船返回上海。当时上海尚未解放,他遇到了当时的山东大学医学院(现在的青岛大学医学院)院长潘作新,潘院长邀请他到山大医学院工作。

  去青岛的途中,王培仁先去南京看望姑母,但到南京后第二天早晨南京即解放,他便在南京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后经友人介绍,王培仁认识了山东白求恩医学院教务长方春望同志,他是为白求恩医学院请教师的。王培仁即应聘与其他上海来的同仁一起来到济南。

  来到济南后,王培仁负责白求恩医学院(后改为山东医科大学)的临床内科学的教学工作,具体工作单位在华东国际和平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王培仁先后任山东医科大学副教授、教授、医疗系主任和临床部主任,并同时兼任山东省立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和副院长。

  最初的省立医院内科为普通内科,并不分专业,病床仅有五六十张,全院病床也只有一二百张。以后内科逐渐发展成五六个专业,即循环、消化、呼吸、血液、内分泌和保健等专业,内科病床也逐渐增加到150余张,全院病床也逐渐增加到六七百张。王培仁见证了医院发展的全过程。

  王培仁对学生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省立医院内科朱兴雷教授是王培仁的研究生,他回忆说:“王主任那时都是用英语查房,谁要写的病历不合格,他直接就能扔到窗户外面去。所以只要第二天赶上他查房,我们头一天晚上都要加班准备到很晚。”

  学术上的严谨并不妨碍王培仁的平易近人,大家都感觉他很亲切,虽然要求得有时接近苛刻,但学生们都愿意跟着他查房。“每次都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在王培仁建议下,省立医院内科引进了超声波,是当时山东省最早引进超声波的医疗单位。省立医院心内科长期在我省心血管病领域发挥“龙头”作用,指导带动我省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发展与提高,无论手术的数量还是难度,均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心内科是恢复高考后全国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已培养心血管内科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数百人,这些研究生大多已成为各单位心血管内科的技术骨干力量。

  王培仁不仅为省立医院,也为全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他主编的《内科学》一书(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全国大专医学院校学生使用;1979年他主编了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部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7年主编山东老年大学教材《老年卫生保健》(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在科研方面,王培仁对山东省高血压病发病率及其发病诱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获卫生部1979年二等乙级科技成果奖和1985年山东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研究了中药葛根素(含抗β-受体成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塞范围的影响和治高血压病的效果,1986年获山东省科委科研成果二等奖。

  抗美援朝时期,王培仁任原中央卫生部组织的国际红十字会第十三医疗大队队长,奔赴朝鲜战场。后来,当时正在山东医学院负责教务的计苏华主任和时任省立医院内科副主任的妻子一起调回北京,内科一时缺少人手,组织上把王培仁从朝鲜战场调了回来。

  王培仁还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委组织的反细菌战,到胶东一带进行调查,并任调查队副队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王培仁历任数届济南市和山东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理事、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和内科学会主任委员等。

“他从来不收病人的东西”

  曾经有病人跑到王培仁家,送来一筐烟台苹果,王培仁非常严肃地说“你这是干什么?是贿赂我,还是收买我?你要找我看病,先把东西拿走,要不,你就去医院找我。”

  而有时候下了班回来,王培仁会先嘱咐保姆,多做点饭,他好给病人带去。

  二儿子王威曾经在家中接到过一个病人的电话,病人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感谢一下王主任,是他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且他还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给了我很多关于人生的启发,我的收获是双倍的。如果社会上的大夫都能像他这样,该多好啊!”

  平时,王培仁和妻子每人一间书房,整天各忙各的事。妻子蔡斐茜回忆说,“什么时候看见他,他都在那里捧着一本书在看。”虽然两口子整天各忙各的,但蔡斐茜承认,王培仁对她的影响很大。

  曾经有一次,蔡斐茜听人说,王培仁的学生在人前抱怨他要求苛刻,心有怨言,蔡斐茜知道后很生气,回家告诉王培仁说,“别人在背后骂你那!”谁知道王培仁却说,“要不是一代比一代强,我们的国家怎么进步呢?”时间久了,蔡斐茜也开始变得更加平和了,在其他人身上总能看到优点,宽厚待人,这样的生活才会更快乐。

  “他一辈子都是忙忙碌碌的,经常被半夜打来的电话叫出去。”这是王威眼中的父亲的形象。

  王培仁一年当中有一多半都在外面开会、编书、会诊,妻子蔡斐茜也是援助坦桑尼亚的专家,两个人在家的机会很少,两个儿子都是由保姆带大的。

  在王威的记忆中,父亲从没正点下过班。“医院中午通常都是12点下班,但我父亲一般都要下午两三点才能下班,往往午饭和晚饭都是合在一起吃,一天只吃两顿饭。”

  虽然工作繁忙,但王培仁对孩子的学业非常关心,他经常告诉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长大了就难以成才!”从王威一上小学开始,王培仁每天晚上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来教儿子英语。

  上小学时,王培仁有时会参加儿子的家长会。“那时,同学的家长大都是普通工人,我父亲穿着风衣,戴着眼镜,往讲台上一站,非常有风度,同学们都很羡慕。我爸参加一次家长会,我能美一个月。”

  在王威的记忆中,父亲惟一的一次带他外出游玩,就是带他去天津爷爷工作的西餐厅去吃了一次西餐。平时礼拜天,父母也是各忙各的,父亲要么读书,要么带研究生,“要掌握最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王威看来,如果不是当年父亲的严格要求,自己根本不可能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他经常说我怎么不像这个家里的人呢?因为我们家都是拼命学习的那种,而我就比较随性。”

  虽然相比其他人家的孩子,王威能直接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的父爱并不太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父亲对他的爱会减少。“父亲病重住院时,让我帮他翻翻身,我一不小心把腰闪了,以后我每次去医院,他都只让我坐在傍边,不让我动,他说自己年轻时也闪过腰,这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