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和济南时期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947年3月—1948年11月19日)

图片 195.jpg

  1947 年3 月,莱芜战役后,华东国际和平医院随军区卫生部转移,经沂水、诸城、高密、平度、莱阳等县,历时1 个多月,到达乳山县腾甲庄,开设病房及门诊。随即收到联合国救济总署从烟台运来的一套完整的美国海军医院的全部设备。华东国际和平医院当时是华东解放区的医疗中心,是最高一级的医院。

  华东国际和平医院各科的主任如内科主任方春望、外科主任陶煦、战伤外科主任宫乃泉、妇产科主任戴辉、儿科主任章央芬、皮花科主任黄志尚、牙科主任张亚民,均兼任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的教学工作。

  1947 年8 月,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暂时分散。一部分组成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手术队,约40 余人,左英、胡田成分别任正副队长,随许世友、谭震林指挥的山东兵团第九纵队参战,在前线救治伤员。其余人员转入胶东军区后方医院。

  1947 年11 月,解放军在胶河战役中击溃敌人的重点进攻,至12 月相继解放了被国民党占领的胶东所有县城,取得胶东自卫战的全面胜利。奉华东野战军卫生部令,和平医院手术队及卫生学校的学员联合组成鲁中防疫大队,约140 余人,赴临朐、沂北、沂中各县疫区抢救灾区群众。于1948 年2 月胜利完成任务。在此期间进行的回归热、恶性疟疾、痢疾等疫病的防治工作,共救治7000 余名病人。

  1948 年2 月,华东国际和平医院随军区卫生部来到诸城县赵家辛庄,与卫生部直属所演变来的分院合并。

  1948 年5 月,潍县解放。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接收大批重伤员,昼夜施行手术,抢救了许多危重伤员。

  华东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宫乃泉聘请当地美国教会医院——乐道院医院外科医师张冠增参加了华东国际和平医院的医疗工作。

  1948 年9 月16 日,解放济南的攻坚战打响,华东国际和平医院离火线最短距离只有1.5 公里。当时,以和平医院为基础,抽调了技术好的卫生人员组成了加强手术队,在前沿和医院之间适中位置上展开,负责对前方用快速担架运送来的危重伤员及各野战军医院难以处置的重伤员进行救治。

  1948 年9 月24 日,济南解放。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会卫生部部长方春望率华东国际和平医院百余人进驻济南,接管了山东省立医院,成立了以方春望为主任、刘兴邦为副主任的复院委员会。

  1948 年11 月19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命令,医院正式命名为“山东省立医院”“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挂两块牌子,仍作为白求恩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宫乃泉兼任院长,张祥任副院长。

  1953 年2 月,医院改名“山东省立第一医院”,归山东省卫生厅领导。

  1948 年9 月,解放济南的攻坚战打响,华东国际和平医院离火线最近的距离只有三里地。当时,医院大胆采用先进的牵引固定法治疗股骨骨折,使治愈率大为提高,住院期显著缩短,大批伤员提前重返了前线,有力地保障了战斗力量。手术队的胡田成同志在回忆录中称:“在战争动荡不定的环境下,敢于采取这种治疗方法,是个创举。”

  济南解放后,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接管山东省立医院,翻开了医院建设发展新的历史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立医院又作为红色医疗基地,代表党和政府派员开展对原有20 多家教会办医院进行帮扶、培训,作为革命的种子,把红色基因撒向全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