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成功举办2020年中华医学会围产危重症及新生儿复苏培训班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管理与质量改进学习班

信息来源:新生儿科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1月13日~14日,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新生儿科承办的2020年中华医学会围产危重症及新生儿复苏培训班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管理与质量改进学习班,在济南成功举办。大会同期承办了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全省围产危重症及新生儿复苏师资培训班。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17.jpg

  大会开幕式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处二级调研员郑建新主持,省立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肖伟致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处处长盖英群讲话。本次大会主题为“基于数据,关注围产,聚焦复苏”,会议邀请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朴梅花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主任徐韬教授,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新生儿科专科医师林锦教授,《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高雪莲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唐迅教授,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主任侯庆振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俊怡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主任张雪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韩彤妍教授、产房护士长刘鹭燕,省立医院产科副主任孟金来、新生儿科副主任于永慧等国内外知名的产科和新生儿科围产医学专家,以及流行病学、统计学和循证医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围产危重症、新生儿复苏以及早产儿的围产期管理和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多学科、多维度地解析如何提炼临床问题为科学问题,以及科学如何更好地守卫弱小生命。同时,组织现场学员,分组进行复苏技能实操培训。规范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实操实战的技能培训,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20.jpg

  肖伟对本次大会的召开给予热烈祝贺。他指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体系的建设及其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体制建设的重要指标,婴儿死亡率以及儿童的生存质量是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卫生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客观指标。在妇幼健康领域,我院多年来同时肩负着山东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山东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双重重任,担当着提高全省孕婴妇幼的保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使命。在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的围产期救治与管理中,我院致力于搭建涵盖产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外科、心脏超声科和心外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协作(MDT)平台,对凶险性前置胎盘、重度子痫前期、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复杂性双胎,以及胎儿期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和胎龄非常小的超未成熟儿等复杂危重症孕产妇,开通绿色通道,有效施行宫内转运,全程守卫母婴生命健康安全。医院新生儿科基于临床和学科发展的迫切需求,于2018年1月1日起,牵头组织陆续涵盖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6省(市、自治区)共45家医疗机构,在国内率先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的中国区域性新生儿协作网“山东新生儿协作网”,每年收集2500例左右极早产儿详实的临床资料,涉及变量多达1000多个;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陆续开展循证质量改进等临床研究工作。这些临床管理举措,显著提升了所有参与单位对早产儿的综合救治能力,并夯实学科建设力量。医院将加大力度,积极搭建优质高效的学术平台,大力支持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支持服务基层的指导培训和学科建设,支持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不断深入!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24.jpg

  盖英群讲话指出,保障母婴安全既是卫生健康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妇幼健康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围产危重症和新生儿复苏是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做好生育全程服务的重要关口和关键环节,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致残率,保障产儿安全的有效举措。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围产危重症及新生儿窒息的整体救治水平亟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此次举办全省围产危重症及新生儿复苏省级师资培训班,主要任务在于进一步规范围产危重症和新生儿窒息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能力和诊疗水平,以降低我省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切实保障母婴生命健康。盖英群对参加本次省级师资培训班的学员们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履职尽责,认真当好省级师资,大力推进全省妇幼领域的整体救治能力;二要加强管理,梳理安全隐患、健全诊疗预案,定期开展专项急救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三要慎重如始,切实抓好新生儿监护室和病房的疫情防控,坚决杜绝新生儿感染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为母婴平安和健康保驾护航。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27.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朴梅花教授解析“如何规范实施新生儿复苏”。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30.jpg

  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主任侯庆振教授做“多组学研究推动精准医疗发展”专题报告。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33.jpg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唐迅教授就“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与多重共患与死亡的关联”,逐层解析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建立研究队列,设计研究方案。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36.jpg

  省立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于永慧分享“早产儿入院低体温及围产期管理的循证质量改进”。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39.jpg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高雪莲教授向围产医学临床医生们传授“如何提高围产医学期刊的投稿命中率”。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41.jpg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顾莺主任在线分享“儿童中心静脉维护及拔除的循证护理实践”。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44.jpg

  省立医院产科副主任孟金来讲解“宫内感染的产儿科合作现状与争议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47.jpg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研究员徐韬做“中国新生儿保健的现状、策略与行动”专题报告。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49.jpg

  美国西奈山医院新生儿科专科医师林锦教授在线视频连线,与国内同行分享美国区域性围产医学中心的建设及其作用。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53.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房护士长刘鹭燕强调在新生儿复苏中,复苏前准备与产儿合作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56.jpg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俊怡重点阐述了早产儿复苏需要关注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059.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主任张雪峰就新生儿复苏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鲜明的观点。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02.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韩彤妍强调了新生儿复苏中配合与沟通环节的重要性。

  会议设置了围产危重症及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中一对一、手把手的实操环节,全省遴选16市共93名由新生儿科和产科医师以及助产士业务骨干组成的学员参加该环节的培训。培训采用复苏要点讲解、模拟演练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儿复苏进行技能演练和操作培训。培训内容精彩纷呈,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本次大会同时采用线下会议和线上会议相结合的方式,线下专题讲座现场人员150人,线上参会学员达3458人。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06.jpg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09.jpg

省立医院产儿复苏团队进行

早产儿窒息复苏实景演练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12.jpg

早产儿窒息复苏实景演练环节

学员们学习气氛浓厚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16.jpg

学员风采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19.jpg

6位新生儿复苏国家级师资

对实景演练进行一对一的点评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22.jpg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26.jpg

微信图片_20201117100129.jpg

新生儿复苏实操分6组进行,国家级师资

一一悉心教导,耐心指正。

  省立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遴选为首批国家级新生儿围产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山东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目前开放床位120张(中心院区和东院区各60张),自2014年开设早产儿出院后随访门诊,对所有出院后的极早产儿进行中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动态评估并确保其远期生存质量;201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家长开放日、早产儿袋鼠式护理(KMC)、家庭参与式护理(FIcare)等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的早产儿管理新举措;2017年建成全国第16家、山东省首家母乳库,为早产儿的综合救治提供最佳保障。

  省立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即开始建立单中心临床科研数据库,于2018年1月1日起牵头组织山东省32家省级和地市医院的新生儿科,建立多中心临床科研数据库,前瞻性、主动性收集极早产儿的围产期临床资料,进行早产儿救治能力的基线调查。2019年建成在线数据库,2020年5月成立山东新生儿协作网(SNN),并同期启动“山东省早产儿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联盟”项目。这是在国内率先建立的科学化规范化的中国区域性新生儿协作网,目前除山东省内14地市39家NICU参与外,已辐射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6省(市、自治区)共46家医疗机构,大大提升了医院新生儿科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协作组将SNN真实世界数据与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新生儿协作网进行横向比较,找差距、找不足,开展循证质量改进等临床研究工作,极大地快速地提升了超未成熟儿的存活率和救治成功率,并为快速高效的学科建设做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近3年来,医院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救治成功率已稳定在84%以上;其中750克以下ELBWI 存活37例(存活率73.5%),600克以下存活16例(存活率60%),经规律随访评估,均无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表现,目前已基本实现胎龄24周以上、出生体重450克以上的超未成熟儿的常态化健康存活,达到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体重一小步,临床一大步”,这点点滴滴的进步凝聚着所有医护人员的不断学习、锐意进取,以及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探索;以临床和科研齐头并进的行动和成效回答着“科学如何更好地守卫弱小生命”,以临床MDT和大数据平台依托的学科建设诠释了“唯有我们不断的学习,才能根本改变他们的命运”。

  “护佑新生,关爱早产”,新生儿科秉承精诚仁和的省医精神,正日新月异地引领超前的围产期综合管理理念,依托硬核的临床技能、科学的数据研究和细致的人文护理,产儿同心、医护同行,为解析人类全生命周期的科学命题提供特殊人群的可靠的“零点”证据,为每一个弱小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精准保驾,一路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