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媒体报道】人机合一,手术刀拿得更稳了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20-01-0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运用灵活自如的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自行进行手术操作,这是很多科幻电影里的桥段。但是现在,这样的桥段真的已经逐渐走进医院手术室。这极有可能是未来医疗科技发展方向之一,只不过目前应用在临床的手术机器人大都还要依赖医生的操作,需要人机合一完成手术。下面小编带您走近手术机器人。

微信图片_20200107081238.jpg

引入手术机器人,在一些手术中能提高手术的精度,让患者少受罪

微信图片_20200107081242.jpg

手术机器人示意图

为避免患者受两茬罪

手术机器人前来助阵

  2019年12月30日上午十点半,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手术室内,一台胃癌合并卵巢畸胎瘤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正在进行。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一名36岁的年轻女子。十多天前,她因为胃癌入院手术,在术前检查时,发现她还患有卵巢畸胎瘤。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一次手术,将两处肿瘤切除,避免患者受两茬罪。但如果进行开腹手术的话,不仅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恢复也很慢,患者所受痛苦可想而知。为让患者少受罪,经过会诊,医生决定为患者进行微创腹腔镜手术,还“出动”手术机器人一起进行手术。

  在医生眼里,这台“达芬奇机器人”其实就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其设计理念就是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可以看到,位于手术床旁的四个机械臂身上,都穿着一身透明的塑料衣服,紧紧包裹着全身,而在每次手术之前,都会有专门的护士为其换上这样一身“新衣服”,以保证手术全程是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几率。

  首先进行的是胃癌根治术。作为主刀医生的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主任李乐平,不是在手术台旁,而是坐在离手术台几米远的无菌区外,正在通过主控制台,指挥机械臂完成相应的动作。

  “助手完成腹壁戳卡穿刺,再给机械臂安装上所需的手术器械之后,主刀医生就可以通过控制台,来指挥机器人的具体行动了。”李乐平说,以前站在手术台旁进行手术,不仅要反复刷手,有时大手术一站就得七八个小时,不仅累得够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的稳定性,而坐着手术,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尽管并没有在患者身边,但正在进行手术的李乐平却可以通过主控制台上的目镜,观察到患者体内的情况。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看到的二维画面不同,通过目镜裸眼看到的都是3D立体显示。

医生坐在控制台

机械臂完成各种动作

  通过目镜看到的效果怎么样?“效果非常逼真,立体感和层次感非常好,能够获得准确的空间距离。”李乐平说,不仅如此,画面还可以放大到十倍显示,以前肉眼不易察觉容易弄破的一些微小血管和神经也能够避开,以减少不必要的出血和损伤。

  医生双手放在操作杆上,手指头套在上面进行操作。医生手上的动作能直接传递到机械臂上。两手能同时控制两条机械臂,进行移动、切割、止血、缝合、打结等各种操作,灵敏程度不逊人手。

  手术台旁是四个固定于可移动基座的机械臂。山东省立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长忠解释,主控制台会将医生的眼睛和手部自然延伸到患者身上,将医生的手、手腕和手指运动,准确地翻译成手术器械微细而精确的运动,手术器械与外科医生的双手同步运动。

  机械臂是系统的核心部件,看起来很像腹腔镜器械,通用的有针持、抓钳、剪刀等不同的臂。与腹腔镜器械不同的是,每条臂都有很多小关节,而且手腕器械弯曲度和旋转度远远超出人的手,可以完成各种复杂到人手有时都无法完成的动作。

比人手操作更精确

将来可异地进行手术

  “人手到不了的地方,机器人可以到达,医生必须要转换体位才能进行的操作,机器人则不用。”李长忠说,机械手不仅可以模拟人手的各种操作,还拥有7个自由度,在进行深部操作时,机械手动作灵活,比人手操作更精确。同时,机器人还能过滤人手一些较小的抖动,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这也就是机器人的优势所在,李乐平表示,传统腹腔镜手术,因为胃部和盆腔距离较远,如果医生手持手术器械进行操作、一台手术完成两种肿瘤根治术的话,则需要在患者上腹部和下腹部,分别打穿刺孔。而借助达芬奇机器人,则可以做到一次穿刺孔,完成两种肿瘤根治术。

  山东省立医院东院胃肠外科副主任靖昌庆介绍,自2019年7月该院引进机器人手术系统以来,机器人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来医生借助机器人,甚至还可以给千里以外的患者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