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生活日报》狙击宫颈癌 守护万千女性健康

发布时间:2015-05-04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目前,宫颈癌和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且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作为我国宫颈癌防治工程定点医院和国务院“两癌防治”项目在山东省立医院的负责人,省立医院妇科主任李长忠博士带领他的团队,用兢兢业业的工作狙击宫颈癌的发生,守护着万千女性的身体健康。——编者按

  狙击宫颈癌 守护万千女性健康

  ——访国务院“两癌防治”项目山东省立医院负责人、妇科主任李长忠博士

  □记者 秦聪聪

  25岁女孩的一场宫颈癌噩梦

  本是人生中最好的年纪,却在一次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经历半年的痛苦挣扎,25岁的苏青(化名)终于摆脱了这场意想不到的噩梦。不过苏青说,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去年10月,苏青与相恋三年的男朋友步入婚姻殿堂,计划婚后立刻怀孕生子,她到医院做了一次妇科检查。然而,医生却面色凝重的告诉她,她的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建议进一步检查。这个检查结果让苏青的心情一下子灰暗起来,那时候还抱着一丝侥幸的她,终于在接下来的组织病理检查时彻底绝望。她的宫颈,已经有了上皮瘤样病变,也就是说,有可能会发展成宫颈癌。

  “我还这么年轻,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坐在诊室外,苏青不顾形象地大哭了一场。后来,苏青慕名来到省立医院找到李长忠,希望这位擅长妇科肿瘤治疗、在业内颇有名气的专家能够给自己带来希望。李长忠告诉她,癌前病变可以治疗,这才让她悬着的心暂时往下沉了一点。

  经过5个月的治疗,苏青的相关检查依旧呈阳性,病变有可能会继续发展形成宫颈癌。为安全起见,李长忠建议她进行手术,切除部分组织。

  苏青听从了李长忠的建议,那时她还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多么明智。最终,这次手术切除了1毫米左右的极早期宫颈癌。由于及时发现并切除,苏青不仅保住了生命,也保留了生育功能。

  术后,李长忠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对苏青的病情进行回访。而苏青在医生指导下,也重新开始准备备孕,憧憬着属于她的小宝宝。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占到1/3

  “现在年轻患者越来越多了,对宫颈癌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全部切除病变部位,又要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李长忠主任告诉记者,临床上,像苏青这样在极早期发现宫颈癌的患者还是比较幸运的,如果中晚期时再发现,预后效果就不会这么好。

  目前,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3.2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而在我省,宫颈癌的发病率约为50/10万。仅在省立医院,每年筛查出来的癌前病变患者就有三四千人。

  李长忠主任介绍,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是目前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导致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或高危人群主要有性生活过早(<16岁)、多个性伴(2-3个以上)、早育(<18岁)、多产、经期卫生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配偶性混乱、口服避孕药、吸烟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初次性生活过早、性紊乱等因素影响,以往常发于50岁左右女性的宫颈癌,正在逼近30多岁甚至20岁左右的女性,年龄在35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占到了三分之一,20岁以下宫颈癌前病变也已经不罕见。国外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在20世纪50年代为9%,80年代上升到24%。也就是说,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女性只要有过性生活,就有可能感染HPV病毒,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就存在。” 李长忠主任表示,HPV感染多数通过性传播途径,不少女性以为只有不洁性生活才会引起HPV感染,用避孕套做好防护措施就可避免,其实不然。有性生活的女性,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有过多次人流等,尤其要重视。目前来看,女性罹患宫颈癌有两个年龄高峰,一是20多岁,此时的年轻人性行为比较活跃、频率较高;二是35岁左右,此时很多家庭可能面临“七年之痒”,家庭的不稳定性增多,而这一点也契合了性伴侣多则宫颈癌发生概率大的特点。

  HPV病毒感染不等于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