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领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完成首例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肾脏移植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泌尿外科一病区孟慧林主任团队,联合输血科、肾内科及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组成多学科诊疗团队,通过精准的围术期管理与技术创新,突破血型屏障,成功完成医院首例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肾脏移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患者是一名47岁男性,因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其母亲虽自愿捐肾,但供者血型为B型,与患者的A型血不相容,按传统标准无法进行移植。为解决这一难题,在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批后,团队决定采用先进技术,在术前有效清除患者体内预存的ABO血型抗体,为移植手术扫清首要障碍。
然而,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仍存在诸多技术难点有待系统解决,包括血浆处理方案的优化、血型抗体滴度目标值的设定与监测、抗体反弹的应对策略、免疫抑制方案的制定、凝血功能紊乱的监测与纠正、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与处理、外科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感染防控等关键问题,均需在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孟慧林主任团队联合输血科、肾内科及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研讨,制定了精准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在术前充分的预处理清除ABO血型抗体的基础上,学科诊疗团队成功实施医院首例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脏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在泌尿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监护下,患者平稳度过排斥、感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多重难关,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我国肾脏供体资源极度匮乏,亲属活体肾脏移植是缓解器官来源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有捐献意愿家庭中,约有三分之一因供、受者ABO血型不相容而无法实施移植。长期以来,供、受者ABO血型不相容被视为肾脏移植手术的禁忌证,未经免疫脱敏处理的受者在接受不相容血型供肾时,会即刻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难以存活。开展血型不相容肾脏移植,需要采用淋巴细胞清除剂、血浆置换、免疫抑制等措施清除受者体内预存的血型抗体。近年来,随着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手术在我国逐步开展,可利用的供肾来源得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肾脏短缺的局面。

孟慧林主任表示,肾移植术是肾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供肾短缺的现状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肾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移植需求。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肾脏移植实现了跨越血型障碍的移植,是扩大活体供体库的重要措施。本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省立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团队雄厚的技术基础和临床积累,同时充分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显著优势。下一步,科室将继续依托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为更多的肾终末期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