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2025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基因检测vs细菌培养 揪出感染“真凶”,谁才是“神探”?
在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识别致病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或真菌,并进一步明确具体种类,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在追踪病原体“元凶”的过程中,传统细菌培养与新型基因测序(如mNGS/tNGS)是两大关键利器。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各显神通的。
一、经典老牌神探
——细菌培养
破案手法:
其过程可概括为“先培养,后鉴定”。在感染部位采集到病原体样本,随后在培养皿中提供充足营养,待其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后,便可进行精准的鉴定与分析。

它的绝招:
1.确认活菌优势:它能证明找到的是活的、正在生长的致病菌,而不只是“遗骸”。
2.药敏测试:这是它最不可替代的本领。培养出细菌后,可以测试各种抗菌药物对它有没有效果,直接告诉医生哪种药有效,哪种药已经“失灵”。这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3.价格亲民:技术成熟,费用相对较低。
它的短板:
1.需要时间:虽然现在自动化设备让培养速度提升了很多,但细菌生长仍需1至3天时间,对于危重患者来说,难以满足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
2.灵敏度有限:对营养条件苛刻或生长缓慢的病原体,在实验室里运用常规方法很难养出来,可能导致漏诊。
二、高科技速侦专家
——基因检测(NGS)
破案手法:
基因检测技术通过“识别基因指纹”来锁定病原体。它无需培养细菌,可直接从样本中提取所有微生物的核酸(DNA/RNA),并与庞大的病原体基因数据库进行高速比对,最终在数小时内生成一份涵盖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鉴定报告。

它的绝招:
1.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别适合急危重症感染,能快速为医生提供关键病原学方向。
2. 检测范围广:无论是难培养的细菌、病毒、真菌还是寄生虫,只要能检测到它的基因,就能对它们有效识别。对于“未知病原体”探查优势巨大。
它的短板:
1.无法区分病原体活性:该方法检测的是微生物“基因碎片”,无法判断微生物是处于活跃感染状态,还是已死亡或仅为定植/污染,这可能导致误判!
2.没有“药敏”功能:检测结果不能提供直接的药物敏感性数据,无法替代传统药敏试验来指导精准用药。
3.价格昂贵:检测费用较高。
三、PK结果:
不是谁取代谁,而是最佳搭档!
通过上面的对比会发现,NGS并不总是优于细菌培养。而是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了更加完善的病原体诊断体系。

在什么情况下
该请哪位“神探”出马呢?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首选细菌培养:
1.常见感染:如尿路感染、普通的肺炎、伤口化脓等。培养技术成熟可靠,并能提供关键的药敏结果;
2.需要知道用什么药时:任何情况下,只要条件许可,医生都需要药敏结果来指导精准用药。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基因检测(NGS):
1.危重急症,原因不明:患者生命垂危,传统检查难以明确病原体时,NGS可以快速进行“大海捞针”,迅速为临床提供关键线索;
2.特殊或疑难感染:当用了很多抗生素无效,或怀疑是罕见病原体、病毒等培养不出来的微生物时;
3.免疫缺陷患者感染:这类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常常千奇百怪,NGS的广谱性正好派上用场。
结语
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有赖于正确的诊断。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无论是经典可靠的细菌培养技术,还是尖端高效的基因检测,均是病原诊断领域的重要成果。二者并非相互替代,而是协同互补的关系。了解各项技术的优势,有助于临床更精准、高效地识别致病原体,从而为科学选用抗微生物药物提供依据,共同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
省立医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科是临床医学检验部的六大支柱学科之一,于2023年顺利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科室由中心院区和奥体院区组成,共15名工作人员,其中博士5人,硕士2人;硕士生导师4人;主任技师4人,副主任技师3人。是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山东省耐药监测中心、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省级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微生物工作站、山东省医师协会真菌诊治研修基地微生物监测分基地所在单位。科室拥有包括全自动血培养仪、质谱仪、Xpert等先进仪器设备40余台,搭建有mNGS快速病原学诊断平台,配备有脉冲场凝胶电泳仪、二代测序仪、生长曲线测定仪等科研仪器,既高效、快速、准确地满足临床需求,又用科研的技术手段解决临床瓶颈。科室成员在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社会团体中担任重要兼职,每年组织多次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项目,参与编写行业标准与专家共识,并承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大量省内外临床微生物专业进修人员。团队致力于细菌耐药与传播机制、致病机制的系列研究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课题8项、厅局级课题10项,获得科研资助200余万元,近5年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华类期刊论文1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