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2025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外科术后,抗菌药物这样用才安全

信息来源:医务部 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11-21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做完手术后,不少人会要求 “医生,给我输点抗生素吧?”“多给我打几天消炎针吧”。实际上,患者口中的“消炎药”多指抗菌药物,很多人认为术后只有使用抗菌药物来“消炎”才能预防感染。作为常年接诊术后重症患者的重症医学科,今天就跟大家讲透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关键——抗菌药物并非 “万能神药”,用对了助力康复,用错了反而有添感染、伤肝肾的风险,理解以下关键点,就能避开绝大多数坑。

  一、先明确:

  不是所有手术都要用抗菌药物

  很多人认为“做手术必须用抗菌药物”,其实这是误区。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和个人情况综合判断:

  1.无需用药:甲状腺、乳腺这类 “清洁手术”,伤口没接触污染物,通常不用抗菌药。

  2.需要用药:胃肠道、肝胆手术等污染风险较高的手术,或患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感染风险高的患者,经医生评估后规范使用。

  划重点:用不用药,听医生的,别自己买、自己吃!

  二、牢记 3 个“不”,避开用药坑

  1. 不擅自更改剂量、疗程

  抗菌药物是处方药,医生会按你的手术情况、身体状况科学制定给药方案。

  别“想快点好”就加量:盲目加量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易引起肝肾损伤;

  别“不难受了”就停药:症状一缓解就停药,没被彻底杀灭的细菌可能“反扑”,还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未来再次感染常用药物可能会失效。

  2. 不跟风换药、强行输液

  别人用着有效的药,不一定适合你(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抗菌谱);

  能口服就不输液,轻症感染吃口服药即可,输液反而增加风险。

  划重点:换药、改变用药方式,必须问医生!

  3. 忘记吃药别补双倍

  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等药物,一旦出现漏服,应立即补服原剂量,下次服药时间可适当向后延长。喹诺酮类药物如果漏服,建议询问医师或药师确定补服方式,不可随意补服。切记,不用擅自加量,会大大增加药物中毒风险。

  三、警惕3大认知误区,

  别让错用拖慢康复进程

  很多人对抗菌药物的误解,是用药风险的“重灾区”:

  1.误区: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越多越好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2.误区:越贵的越高级的抗菌药物效果越好

  药好不好,关键看对不对症。一般要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患者个体情况等因素综合选用敏感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3.误区:家里剩药接着用

  剩药可能不对症、储存不当失效,或剂量不合适,术后用药一定要咨询医生。

  四、用药期间盯紧身体信号,

  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吃抗菌药物期间,出现以下情况,马上告诉医生:

  皮肤起疹子、痒,或胸闷、头晕(可能是过敏,严重会休克);

  恶心、呕吐、拉肚子(轻症可清淡饮食观察,严重需调药);

  尿色变深(红、棕色)、肝区疼(可能伤肝肾)。

  五、总结:记住“3个听”,

  术后用药不踩雷

  听医生的:用不用、用哪种、用多久,全听安排;

  听药师的:拿药时问清用法用量、禁忌与注意事项;

  听身体的: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就医。

  术后康复,科学用药很关键!如有疑问,欢迎来重症医学科咨询,我们帮您规避风险,助力早日康复。

  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拥有中心院区和奥体院区两大诊疗区域,下设四个病区,开放床位134张,年收治危重症患者超过6000例,构建了涵盖心脑血管急症、严重创伤、高危孕产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全谱系危重症的救治体系。作为山东省重症医学领域的领军单位,重症医学科连续13年位居山东省重症医学科综合实力榜首,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重症医学专科综合排名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十,2023年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要平台资质,目前是首批国家级重症医学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及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双主委单位、山东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山东省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依托强大的学科优势,科室牵头组建了多个高水平协作平台,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标准化建设,持续引领区域重症医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