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处>> 部门动态 >>正文

部门动态

术,求索不辍 业,滋兰树蕙——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刘新民教授

供稿:教学部  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10/24 9:15:20
字号:
+-14

  1963年,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毕业;同年被分配至省立医院妇产科工作,先后主编学术专著4部,参编9部;其成果荣获部级奖项4次、省级奖项10次、厅级奖项5次……

  从妇产新秀到兼具妇产科临床诊疗与学术专著编著的“双料专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刘新民教授于临床精诚为医,守护数以千计女性健康;于学术滋兰树蕙,培养妇产人才、推动学科发展。

  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贡献,莫过于作为主编,刘新民全程参与并推动了《妇产科手术学》第一、二、三版的编纂与出版工作。这本被誉为“自修必备、不可不读的极好参考书之一”的学术著作,自1973年起,便深刻影响着每一代妇产科工作者,也对学科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jpg

  择“医”事而笃行

  翻开刘新民教授的从医履历,也仿佛一部充满“坚持”“求索”的医学巨著。

  1937年,刘新民出生于山东威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刘新民回忆着当年的青涩过往,高中毕业时选择报考医学院,既有对“救死扶伤”的懵懂憧憬,也有看到母亲因缺医少药备受胃病折磨时的暗下决心。

  “彼时,能读书识字已是不易。当我拿到山东医学院的录取通知时,其实父亲是犹豫的。大学,对于普通人家是遥远的,还有一点,学费从哪里来。尽管如此,我依然坚定,要读大学,要上医学院!”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刘新民感慨道,很感激那时父母尊重他的坚持,才有了以后的自己,也是从那时起,开启了他求索一生的医学之行。

  1963年,自山东医学院毕业,同年被分配至省立医院工作的刘新民又如何选择了妇产科呢?“之所以选择妇产科,一是因为这个科室涉及的医学业务全面,内、外、妇、儿等几乎都可以涵盖;二则是因为当时妇产科主任、著名教授苏应宽。”刘新民讲起了初到省立医院妇产科时,与苏应宽教授发生的“尴尬一幕”,他说道,“到省立医院前,我在其他医院实习时,已经主刀过多例结扎术,但刚到妇产科就被苏教授临上台前撤了下来,一下子从主刀成了手术助手。”

  没有情面可讲,只有规矩不容逾越。正是苏应宽教授对待全科室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要求,才成就了省立医院一批批优秀的妇产科专家,其中便包括刘新民。而苏应宽教授基础扎实、作风严谨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刘新民。

2.jpg

  在物质匮乏、设备落后、科研条件有限的时代,刘新民深耕技术,完成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尿瘘“包水饺式”创新手术,该术式将以往不足50%的成功率提高至90%以上;无阴道的新型手术——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该项手术曾获得1989年度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保留子宫部分内膜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手术,这一手术保留了妇科内分泌的完整性,获得2003年度山东省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岁月流去,红尘仍旧,从青丝年少到华发苍苍,从敢闯敢拼的年轻医师到睿智稳重的泰斗医者,不改的是刘新民对“精诚为医”的执着追求,施行手术近半世纪,为妇孺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医学防线。

3.jpg

  偏毫厘不敢安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者,不能只有精湛的医术,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国家让我免费上大学,把我培养成为一名成熟的妇产科有用人才,授予我第一、第四届‘山东省技术拔尖人才’;还让我获得了国际医学论坛报在中国医学论坛报设立的‘医师年度奖’;并且让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刘新民看来,把成熟的、先进的医疗技术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职责所在。

  “一名医生、一把手术刀,本事再大,也只能服务于少数人。但是,写成书,用丰富、扎实的理论武装中青年医生,方能帮助更多人。”自1970年起,五十余载,刘新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医学手术专业书很少,几乎都是英文原版书。我就向苏应宽教授建议,编一本妇产科手术方面的书,这个想法得到了苏教授的认可,更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院里抽调了几个业务骨干,大家把各自手术的过程记录下来,汇总到一起。苏教授作为主编,负责文字整理,而我会绘画,就负责全书的1600张插图。所有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但大家士气高涨,仅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70多万字的初稿。”刘新民回忆道,当时专业书都是不能署名的。但苏应宽教授却特意跑到出版社,对编辑说,必须署上他和自己的名字。

  “署名不是为了出名,而是要对看书的人负责!”刘新民一直记在心间,和苏应宽教授编书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的手术水平,而且学到了很多写书经验。

  从1970年编写到1973年出版,《妇产科手术学》第一版印了15万册。第二版于1992年出版,“第二版所介绍的妇产科手术学知识与技巧具有全面、精辟的特点,出版后几年间被屡次印刷。”刘新民介绍,第二版被广泛评价为“国内广大妇产科工作者,尤其是年轻医师自修必备、不可不读的一本极好参考书之一”。

  正是因此,《妇产科手术学》第二版荣获1996年度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成立45周年之际,举办了首届“最佳双效益图书奖”,并在建社45年期间出版的书籍中,评选出10本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优秀图书。该书获评二等奖,刘新民作为代表领奖。

  医学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妇产科手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医疗技术在进步,配套书籍也要及时更新完善。为此,在《妇产科手术学》第二版出版10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邀请苏应宽、刘新民修订第三版。遗憾的是,修订工作尚未启动,苏应宽教授就因病猝然辞世。

  “对我来说,编写《妇产科手术学》第一版、第二版,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为第三版独挑大梁奠定了重要基础。”那时的刘新民已经退休,离开了奋斗一生的临床一线,此后,他便一头扎进了第三版的修订工作中,决心让新版《妇产科手术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比第二版更上一层楼,使精品书再添光彩。

  恰如其说,第三版在修订过程中,除了将近年来妇产科手术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手术、新技术精辟简明地融汇书中外,还注重形式的创新,增添了总的“术前评估”与“手术探究”。前者为针对手术前术者与助手应想到、应做到的所有相关问题;后者为探讨了目前人民对各种手术操作的理解及手术操作步骤的科学性。全书约100万字、图约1500余幅。

  从1973年第一版问世,到2003年第三版出版,一部《妇产科手术学》,历时30年,屡次再版、印刷,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妇产科学领域顶级专家郎景和在第三版作序时所说:“贵在有人才、有志气、有责任感、有事业心”,后人需从中“学知识、学技术、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