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优秀共产党员风采】王荣:让疫情“警钟”成为推动公立医院发展的“集结号”

发布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月15日,山东省卫健委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让山东省立医院瞬间绷紧了神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建;综合协调、疫情监测报告、院感控制、医疗救治(专家)、后勤保障、宣传舆论、综合督导等8个工作组随即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及时出台;20余次专题工作会议先后召开;调配人员、联系物资、改造流程……一系列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立即启动。

  “做事绝对不能被动。”回想起疫情初期的迎战准备,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说:“正因为我们动手比较早,所以给接下来的疫情防控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ac4bd11373f0820257a1c518a94a64eaab641b1a.jpg

重视物资储备,随时为危机做好准备

  在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山东省立医院发热门诊、急救中心、ICU、PICU、临床医学检验部、医学影像科、保卫部灯火通明……广大医务人员众志成城,勇担医者使命,奋战工作一线,全力捍卫人民健康。

  王荣回忆疫情初期,当时形势尚未明朗,疫情烈度多大、范围多广、持续时间有多长都是未知数。但他坚信,一定要按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标准进行准备。

  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山东省立医院一方面紧急进行人员调度,不仅确保一线岗位人员充足,且保障岗位及管理岗位也“全员上岗”。另一方面按照传染病防控的相关要求,迅速优化发热门诊内部流程,并紧急筹备防控物资。在社会各界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一箱又一箱的防护物资迅速填满了库房。事实证明,这一举措非常必要。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疫阻击战正式打响,山东省立医院充足的物资储备不仅保证了医院自身运营和援鄂医疗队的供应,还为其他山东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提供了物资保障。

  “公立医院的物资储备非常重要。”王荣表示,此次疫情为广大公立医院敲响了警钟。此前,很多医院对于物资的储备量缺乏要求,有些甚至是“零库存”。然而,当危机发生时,“零库存”无异于让医护人员赤手空拳“上战场”。因此,公立医院应树立危机意识,在平时至少应按照一个月的常规用量储备防护物资。

加强应急演练,确保“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月24日,农历除夕。山东省立医院接省卫健委紧急通知,抽调医护人员赴武汉,支援抗击新冠疫情工作。全院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印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像雪片一样飞来。可这也让王荣“犯了难”——“难”的是,这么多优秀的医护人员主动请战,该派谁去?

  1月25日,大年初一。21时许,山东省立医院第一批医疗队的5名“精兵强将”踏上了前往湖北的征途。王荣表示,医院在24日上午接到省卫健委通知后迅速部署,迅即确定名单,18时医疗队集结完毕、所需物资全部备齐。如此迅速地响应速度,得益于近年来“大型医院巡查及医院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医院医疗工作与管理工作显著提升,通过建设“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对医院紧急状况下的启动模式、管理机制、运行状态等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

  王荣介绍,2018年的10月起,山东省立医院与山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共同承建“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该项目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的4类11个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之一。项目按照装备模块化、功能集成化、现场展开帐篷化等方式进行建设,包括中毒急救、毒物检测、现场洗消、后勤保障、移动运输等10个功能模块,现有卫生应急队员156人。据了解,“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已于2019年11月初接受了终期验收。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补齐设施短板,建设“平战结合”型综合医院

  疫情就是命令,行动必须迅速果断!疫情爆发后,山东省立医院迅速调整门诊布局和就诊流程,严格落实三级预检制度,把牢疫情输入关口。并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调整发热门诊布局和流程,分别建成两院区隔离留观病房,打造发热患者就诊闭环流程。

  在应对重大传染病时,基础设施非常重要,王荣谈到,由于建设标准和设计理念的原因,以往综合医院在洁污分区、功能布局、流程组织、通风空调和污废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意识不及传染病专科医院。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患者短时间内涌入,传染病专科医院容量有限,而综合医院的硬件设施在短时间内又无法满足传染病诊治和感控要求。“设施不到位,流程很难合理,院内传播就很难避免。”王荣表示,呼吸道传染病很难做到一发病马上就能确诊。因此,除了发热门诊外,急诊、门诊、病房等的医院感染管理流程非常重要。

  “如果设施不能达到需求,医院在收治患者后,就需要牺牲非常大的空间,或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对此,王荣建议,综合医院在未来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日常诊疗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应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对设施的要求。如建设与常规诊疗区域分开、独立设置、防护到位的隔离病区、隔离病房,以及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ICU等功能间(室)。这些医疗资源,在平时可作为一般病房使用,在应对重大传染病期间,可迅速启用,快速集结救治资源,而且不会对医疗正常诊疗秩序造成大的影响。这应作为未来综合医院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

改进培训体系,提升医生综合救治能力

  发热门诊是直面发热病人的第一线,也是防控疫情的关键岗位。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山东省立医院举全院之力加强发热门诊力量,在第一时间实施两院区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确保发热症状患者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预检、筛查和治疗。

  支援发热门诊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通过此次疫情,我深刻地认识到,应该加强所有医生的基础训练。”王荣表示,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许多医生的知识面不够。医学生在硕士、博士阶段往往更偏重科研能力培训,临床工作时间相对较少。博士毕业后才有了比较明确的专业方向,对本专业以外的知识掌握不足,这就导致许多低年资的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自我防护意识、鉴别诊断能力和临床决策等方面,存在能力不足。“不仅如此,这一弊端在日常诊疗中也能体现。”王荣进一步表示:“患者可能患有多种疾病,如果医生只专注于自己领域,就可能发生漏诊,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此次疫情提醒我们,应当完善在行政层面、专业层面的顶层设计,提升医生的综合救治能力。”王荣指出,应急救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医生的基本功,医院非常重视此次疫情带来的启示,并在未来的医生培养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此外,还可采取平战结合、应急演练等方法,推动医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从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人员和能力储备。

线上线下结合 为患者提供科学、详细的指导

  疫情暴发后,山东省立医院广泛开设互联网门诊,实现互联网门诊药品线下配送服务,对于慢病患者,积极宣传互联网开药取药制度,并将取药量延长至3个月,确保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科学、详细的医学指导,从而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方便患者。

  王荣表示,疫情期间,互联网门诊和“长处方”可有效减少慢病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从而降低传染病传播的几率。但他也指出,对于慢病、肿瘤患者而言,医护人员的用药指导也非常重要。“‘长处方’可能导致患者用药安全、药物不合理应用或浪费等问题的发生,因此,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医院应为患者提供诸如送药上门等更加便捷的取药渠道,但在此之前,医生也应与患者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疫情防控如战场,只把白衣作战袍。”王荣表示,此次疫情给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敲响了警钟,如今,疫情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疫情防控工作仍任重道远。广大医务工作者应慎终如始,不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初心,让“警钟”成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