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人口健康报】和“记忆杀手”的博弈 我们并非无能为力——神经内科主任杜怡峰教授谈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

信息来源:人口健康报 发布时间:2019-01-22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有一种疾病,有人把它比喻做“记忆杀手”,它可以像橡皮擦一样抹掉大脑中的记忆,让人渐渐忘记自己与世界的所有关联,直至忘记自己是谁,失去所有的能力。

  这种疾病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据预测,20年后这个数据还会乘以2!据媒体报道,这种疾病已被列为美国第六大死因,也是老年人死亡的第三大因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

  该病发病率如此之高,就连英国前首相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还有凭借《百年孤单》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等名人在晚年也未能逃过这种疾病的魔爪。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猜出,这种可怕的疾病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症已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和家庭和谐。

  近日,记者专访了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杜怡峰,走进这位神经内科专家的世界,去倾听他与患者之间的真情故事,去品味他与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不解之缘。

  导致人类失能最严重的疾病

  72岁的陈蓉老人是杜怡峰接诊过的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有4年多的病程,而且病情在逐渐加重。尤其是近半年来,老人经常凌晨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每当看着热气从熬开的米粥里袅袅升起,苍老的脸上渐渐显现笑容。她心中挂念着要去上班的家人,但却不知道,此时的时钟才刚刚跨过凌晨三点的刻度;家里加上她总共三个人,而那锅粥足够七八人食用。

  这些年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就如同此时的深夜,无时无刻不在悄悄吞噬着这位古稀老人的记忆。

  杜怡峰每次门诊都会接诊病情不一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每次门诊中大约有30%-40%为此类疾病患者。但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就诊时间普遍偏晚,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就诊的不足30%。“目前世界上没有哪种疾病像阿尔茨海默症一样,能够如此严重地导致人类失能,而且它的进程是进行性发展的、不可逆转的,且影响人群巨大。”杜怡峰告诉记者。

  据权威统计,7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几率达10%-15%,80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更是达到了20%-30%。并且,从罹患此类疾病开始大约4-5年后就逐渐出现明显的失能,大多数患者的生存期约为10-15年。

  从2000年开始至今,杜怡峰一直从事阿尔茨海默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将近20年的时间里,杜怡峰行走在与这个沉默却又无比强大的“敌人”角力的道路上,在与“记忆杀手”博弈的崎岖医路上,苦苦为患者追寻一线生机。

  与很多其他诊疗技术成熟的疾病不同,阿尔茨海默症是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一旦罹患此种疾病是不可逆的。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能延缓过程,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至于理想中完全治愈的“天花板”,依然显得高不可攀。但是杜怡峰依然义无反顾地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数十年来颇有些“一入江湖岁月催”的意味,他面对着一些患者家人的抱怨和失望,同时更肩负着万千家庭的希望。

  谈到这些年的困难和艰辛,杜怡峰却一笑而过。他举例说就像投资,如果一个人投入十万而只收回了八万,投资人肯定是不满意的,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目前就存在这样的困境。单从表面上看,阿尔茨海默症诊疗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治疗投入与疗效回报的比例失衡,这也是导致不少患者家人抱怨和患者治疗依从性低的重要原因。但从临床循证的证据来看,能接受早期诊断和系统治疗的患者还是会明显获益的。

  “举例来说,一位患者不接受系统治疗可能3-5年后就会逐渐出现失能的表现;但如果通过系统和规范治疗,患者可能会延缓至6-7年后才出现明显的失能,整个病程的进展速度会很大程度上放缓,相应的病人生存期也就会延长,但是这两种好的结果患者与家属是很难从表面上看出来的,只有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通过临床研究和观察,才能从研究数据中得出。”杜怡峰说。

  误区比疾病更可怕

  令杜怡峰真正担忧的并不是患者和家属的抱怨和误解,而是目前群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该病存在的很多根深蒂固的认识误区。

  “老百姓平时总是会说‘老糊涂’,好像老了变糊涂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误区。”杜怡峰告诉记者。人上了年纪,记性变差的确较普遍,但同样都是遗忘,却可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一种情况我们叫做老年人良性健忘症,这是人类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规律,偶尔会忘事,但是发展很慢,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第二种即被我们俗称为老年痴呆的阿尔茨海默症却不是如此,它的进程逐渐发展,最终会影响人的生存能力,严重时连基本的刷牙、穿衣,甚至吃饭能力都会丧失。”杜怡峰说。

  阿尔茨海默症患病早期,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出现记忆力下降,尤其是情景记忆障碍,此后接着就是定向、计算、理解判断等方面都会逐渐出现障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最后,病人还会表现出一些精神行为的异常,例如幻觉、妄想、晚间睡眠障碍,另外,病人还可能出现易怒或者伤人毁物的情况。

  阿尔茨海默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知力的丧失,普通人一旦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头疼,就知道感冒了或者生病了,但是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并不能知道自己患病,他们已经无法将人体的各种反应与疾病相互联系起来。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家属并不能及时了解和认清这种疾病的危害,直到发现老人病情严重了,甚至是老人走失了才后悔莫及。打造最专业团队帮助患者

  在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记者见到了不少在此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与很多疾病患者不同,他们需要医务人员和家属更为精心的照料,甚至是寸步不离。

  在认知障碍与变性病区中,为了防止长期患病患者出现抑郁轻生的念头,病房的窗户都是进行过专门设计的,而每个患者的手腕上也都会带有一个黄色的手环,上面有患者姓名以及亲属的电话,防止他们走失。

  杜怡峰指出,对于罹患这类疾病的患者,家属能够早发现、早重视,病人有较好的依从性,都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五年之前,在杜怡峰的带领下,山东省立医院成立了记忆门诊,这也是我国针对阿尔茨海默症最早成立的记忆门诊之一,长期致力于为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并为照料者提供辅导与帮助。2014年被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记忆门诊”。

  在这里,患者可以通过神经心理检测室进行包括痴呆筛查量表、各项分认知域检测及评估等,这也是疾病诊断、鉴别不可缺少的辅助检查方法。

  在认知障碍与变性病区,杜怡峰和他的团队致力于早期诊断的研究,并结合神经心理测评、血液标志物、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测等诊疗技术。同时他们还组建了认知障碍患者特色护理团队,在防走失、饮食护理、精神行为异常照护、睡眠紊乱护理、照护者支持等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虽然目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无法治愈,但是在山东省立医院的记忆门诊和病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认知训练、经颅磁刺激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尤其是在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言语早期康复诊疗上,能够有效延缓发病和疾病进展。

  “我们在阳谷也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科研团队,目前建立了样本6000余人的队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阿尔茨海默症,及时发现高危因素,从而进行及时的观察和研究。”杜怡峰介绍说。

  四大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杜怡峰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症,另一种是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其中,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年龄较早,大多数在60岁之前发病,有的患者40岁左右就发病了,但是这种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只占了5%左右。而大多数患者在60岁后发病,我们称之为散发性老年痴呆。”

  目前的研究证实阿尔茨海默症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年龄的增长,通常60岁以上人群就应该对此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是文化程度,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就越低,反之,文化程度越低,患病几率也随之增加。这是因为用脑越多的人,其认知储备也就越丰厚,而其中年轻时的认知储备尤为重要。“这就像年轻时多运动,年老之后运动能力就衰退慢是一个道理。”杜怡峰说。第三个方面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吸烟、醺酒以及经常熬夜等不规律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除此之外,杜怡峰谈到第四点就是要防止脑血管危险因素和脑外伤的出现,因为有脑血管危险因素和脑外伤病史的人群,罹患这类疾病的风险也会更大。

  有统计显示,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阿尔茨海默症已经成为潜伏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危险“杀手”。

  杜怡峰和他的团队选择的这条道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不会轻松,沿途之上也许少了掌声与鲜花,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每当我在门诊上看到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的老人,已经不认得自己的孩子时,每当我看到那些相伴一生的老夫妻相视而不能相识时,我的心里就感到很沉重,这也坚定了我要把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坚持下去的决心,这是责任的驱使,更是医者的天职。”杜怡峰这样告诉记者。(应要求文中患者系化名)专家简介

  杜怡峰,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及防治的临床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在阳谷县闫楼镇建立了基于社区老年人群的“山东阳谷老化与痴呆队列研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流行病学资料、认知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本库的“Shandong YOUNG Cohort Study”数据库。目前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延缓老年痴呆和失能的随机化对照多模干预研究》(MINDCHINA),MIND-CHINA项目已成为国际同步进行的老年痴呆症多模干预联盟的五大分中心之一(WORLD WIDE FINGERS,http://wwfingers.com/)。近年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瑞国际合作项目(NSFC-V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重大课题20余项,总科研经费达1000万元。(2)累计发表SCI论文四十余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第一位),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四项。参与制订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神经病学》、《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等专业教材及中英文专著数部。担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副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诊断学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疾病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多部学术刊物审稿人。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认知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山东省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长等职务。

  相关链接山东省立医院认知障碍与变性病区简介

  病区位于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现由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神经心理测评员和1名认知语言康复师组成,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诊疗水平最高的老年认知障碍疾病防治中心之一。

  建立山东省首家记忆门诊

  在临床诊疗方面,针对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提供专病专治和个体化治疗,减少就诊时间,开展全面神经心理测验和规范诊疗流程。制定干预方案组建老年性痴呆多学科会诊平台(MDT),制订了多靶点、多环节、多维度联合干预方案,探索早期干预和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式。

  推行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认知训练、经颅磁刺激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尤其是在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言语早期康复诊疗上,采用了现有国内先进的计算机认知评定及康复治疗系统和LOTCA评定箱等,从而有效延缓发病和疾病进展。

  拥有专业护理团队

  痴呆患者晚期多合并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褥疮、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病区组建了专业的痴呆护理团队,在防走失、饮食护理、精神行为异常照护、睡眠紊乱护理、照护者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开展宣教和义诊活动

  推广老年性痴呆早期发现、早期就诊、早期治疗的理念,给予痴呆照护者具体可行的照护指导和心理支持。

  同时举办认知障碍培训班和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授认知障碍领域相关神经解剖学、诊断标准、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等内容,提高全省痴呆诊疗水平。

  参与临床试验

  参与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为痴呆领域特别是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新药研发做出大量探索性工作,提供真实、完整、规范的临床试验数据。

  科研引领

  在科研方面,团队在杜怡峰教授的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山东阳谷老化与痴呆研究队列”,并开展了我国AD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和早期防控研究。

  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山东省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数据和标本资源库”,已成为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分中心之一。

  该团队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AD痴呆前阶段危险因素综合干预项目”已成为全球同步进行的AD多模干预研究联盟五大分中心之一。

  项目组领衔开展的中国痴呆症多模干预研究已于2018年9月份顺利完成基线调查,入组阳谷县闫楼镇60岁以上老年人6000名左右,是联盟中规模最大的干预人群。项目组还围绕老年痴呆症建立了多个国内一流的研究中心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