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本小册子无意间揭开医院身世|探寻百廿省医的历史足迹(二)

发布时间:2017-11-0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从最初几名德国传教士成立西医小诊所,到成就齐鲁大地首屈一指的医学殿堂,山东省立医院迎来了120周年华诞。但鲜为人知的是,由于历史和战争的原因,医院的身世一度成了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谜团才逐渐被揭开,而这,还要归功于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820.jpg

  德国传教士创办“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

  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的,它最初位于经二纬二路东兴里一所民房里,由德国天主教会几个传教士创办。

  这段历史,是原山东省立医院医技党总支书记、院史编纂人之一高国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编纂院史时,偶然间从1951年山东省委宣传部刊印的一份对外宣传册上发现的。

  “当时医院规模很小,包括院长、医生、看护在内也只有五、六个人。他们一方面行医,一方面从事教会活动。”

  日本侵略者更名“同仁会济南医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接管“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并更名为“青岛守备军民政部铁道部济南医院”,院址迁至树德里,后又迁至济南市经五路纬七路如今的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所在地,并开始修筑主楼,也就是现在的仁和楼。到1922年间,医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病床100多张、日门诊量650人次,已经具备相当规模。

  后几经易手,改由日本同仁会管理,更名为“同仁会济南医院”。至1937年时,医院占地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医院之一,有“日本在华第一文化事业”之称。

  战乱中首次用名“山东省立医院”

  日军举兵侵犯济南之际,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弃城逃跑,并将医院烧成了一片废墟。(注:日军攻陷济南后,日本医学博士外田麟造受命来济,担任同仁会济南医院院长,负责恢复“同仁会济南医院”,至1943年,医院复建竣工。)

  济南陷落后,流亡的山东省政府在阜阳组建了“山东省政府诊疗所”。1942年,改称“山东省立医院”。

  1945年日本投降后,流亡在外的“山东省立医院”回到济南,接管了“同仁会济南医院”。尽管几经战火、颠沛流离,但山东省立医院接管“同仁会济南医院”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在省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史书评价为“鲁省卫生机构之巨臂,规模之大华北称著”。

  为争取国际援助易名“华东国际和平医院”

  1946年,国内全面内战爆发。新四军进驻临沂,将新四军卫生部办的军医学校改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同时将临沂教会办的红房子医院改为新四军卫生部直属医院。

  1946年冬,为了争取国际援助,新四军卫生部直属医院又改名为“华东国际和平医院”。1947年4月下旬,医院随军到达乳山县腾甲庄,接收了一批由宋庆龄女士从国际救济总署和其他和平组织几经努力争取到的宝贵的医用军需物资——相当于一所美海军陆战队医院的全套先进装备。

  济南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卫生部直属医院百余人进驻济南,接管“山东省立医院”。1948年11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命令,医院正式命名为“山东省立医院”、“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挂两个牌子,第一任院长为宫乃泉。

  1978年再次易名 “山东省人民医院”用了多年

  1953年,山东省立医院改名为“山东省立第一医院”,原齐鲁医院改名为山东省立第二医院。1959年11月23日,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医院改称为“山东省立医院”。 当时,山东省立第一医院承担着山东医学院百分之六十的临床教学工作。

  1967年,医院改称为“山东省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直到1978年9月12日,医院启用“山东省人民医院”圆形印章。

  1984年5月24日,山东省卫生厅(鲁卫办字第12号文件)通知,自6月1日起正式启用“山东省立医院”新印章。

  后记

  如今的“山东省立医院”,已经成为齐鲁大地医学水平的代名词。

  2004年,一艘令世人瞩目的医疗航母——“山东省立医院集团”扬帆启航!山东省立医院也由此掀开了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