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务部>> 媒体报道 >>正文

媒体报道

【大众日报】精诚大爱铸“省医梦”
传承拓新谋百姓福

供稿:大众日报
字号:
+-14

025.jpg

▲具有百年历史的仁和楼,现为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并作为山东省立医院办公楼使用

026.jpg

▲2013年12月21日,秦成勇院长获评全国改革创新人物,并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医院院长同台进行改革创新亮点交流

027.jpg

▲山东省立医院门诊楼

028.jpg

▲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全景

029.jpg

▲2014年9月5日,国家卫计委2013年新录用公务员山东省立医院卫生计生信访专题调研活动在山东省立医院东院举行

030.jpg

▲2014年10月8日,山东省立医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援助

031.jpg

▲山东省赴新疆巡诊医疗队“全家福”

  王省 黄莎莎 姜照欣

  在每一次为人民健康谋利益的发展印记中,山东省立医院总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鲁山齐水、海岱之地历经117年岁月的激荡,山东省立医院都未曾在“济世救人、尊重生命”的庄严使命上亏负一点。

  地位上属省内“龙头”,发展服务也力争首位。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公益服务,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者,亦与山东省立医院息息相关——这缘于医院百年历程中对梦想的追求和对使命的担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共识早已深植于省医人骨血之中,不可磨灭,如院长秦成勇所言:“百年的山东省立医院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凝聚着催人奋进的精神,也熔铸着鞠躬尽瘁的情怀。”

  本着“精诚仁和”的医院精神,山东省立医院以精湛的医疗技术、精心的医疗服务、精英的人才队伍和精细的医院管理造福之于民,以至诚之心救死扶伤,以仁心仁术保证医患和谐……爱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当下,属于山东省立医院的梦想在无形的精神发展之中逐渐成为有形的现实愿景。“省医梦”,便是将山东省立医院建设成“精诚大爱、智慧开放、美誉幸福”的国家级名院。而这也必将在品牌与实力提升中,圆百姓的健康梦。

  山东省立医院服务能力连续多年居山东省第一。而专家说:“现今的任何一个医疗机构离开专科都是无法开展医疗活动的,专科水平决定了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诚然,山东省立医院学科齐全,特色专科突出。而在所有专科之中,新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疼痛科、神经外科和赵家军领衔获2013山东省唯一“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内分泌科又格外引人注目——

  学科创新:

  让品牌成为“制高点”

  近年尤其2013年以来,山东省立医院重点发展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为首的龙头学科品牌,着力打造以省级医药卫生重点专科群为核心的医院优势学科品牌,加快培育其他有潜力的学科,医院专科建设长足发展,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专科群次第涌现。

  医院新增“神经外科”、“疼痛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增“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口腔科”、“麻醉科”、“皮肤科”、“普外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护理“品管圈”工作又上新台阶,学科获评卫计委“临床护理质量成果改善项目”;神经内科获评“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心血管中心经复审,再获卫计委“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2013年7月3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王羽在山东省立医院参观调研期间,指出“你们的学科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也打造出十分具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群,在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中学科建设水平位列前茅,为山东省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提及的三个代表性专科疼痛科、神经外科以及内分泌科中,成立最早的当属神经外科。从1960年到今天,神经外科已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逐步确立了在山东省神经外科界的龙头地位。但在十年前,神经外科一年最多做600台手术,床位只有36张,全年创收仅800万元。十年后,神经外科一年之内做了近3200台手术,拥有160张床位,外加走廊临时床位,年总收入1.6亿元。

  十年磨一剑。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提高,让神经外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闻到荣光。目前,该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岗位、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山东大学神经外科学硕士与博士授予单位、博士后流动站。神经外科主任庞琦带领他的团队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肯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毕竟,脑部手术与其他手术不同,这是一个高度精细化的过程,医生的眼睛看的是显微镜或是电脑显示屏,手却在患者大脑操作,思维又是在尽快尽细尽全地清除病灶。所以,神经外科医生被誉为“在刀尖上跳舞”、“拆弹(切除肿瘤)专家”一点也不为过。而这其中所付出的的辛苦也是其他科室医生所不能比的,有时手术长达几十个小时,中间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然而,正是深知神经外科专业如此艰辛与艰险,所以,庞琦所带领的团队才能耐得住寂寞,倍加努力而厚积薄发,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发展“秘诀”,在创新的路上笃定前行,向患者、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神经系统的肿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疾病。很多肿瘤生长在神经系统的禁区,传统手术根本无法涉足。而现代神经外科借助手术显微镜等高科技设备,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脑组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一根极细的导管插入动脉,并经近一米的距离,送入颈部或头部血管的病变部位,以此为借助,可以植入弹簧圈,或注入某种胶状物来栓堵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变。整个手术过程,病人没有大的痛苦,术后2—3天即可出院。

  2013年,神经外科又引进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伽马刀治疗系统,依托深厚的科室基础和省立医院强大的影像、放射治疗技术,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已完成伽马刀治疗300余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促进了伽马刀治疗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国内伽马刀治疗树立新典范。并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的探索:双微导管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颞部小骨窗开颅行经皮层—脑室及经颞下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颅颈交界区畸形减压及内固定技术;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癫痫。

  可以说,神经外科是以“等不起”的危机感和“懈不得”的责任感来发展科室的。这十年来,神经外科引进的人才全部是博士,从源头上保证了科室人员的基本素质。科室90%以上医生也都被选送至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至少半年的培训学习,并在国内横向交流学习,通过到协和等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国内外各种会议、培训班等渠道,教学相长。科室医生之间还时常进行现场切磋……从而实现了神经外科这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

  不同于神经外科,疼痛科属于一个交叉边缘学科。但山东省立医院,就是把这样一个边缘交叉学科的区域科室打造成为疼痛医学领域全国技术的制高点,成为全国六家国家临床的重点专科之一。

  当家住山东潍坊地区的崔女士因为长年不明原因的疼痛而举债去了久负盛名的北京协和医院后,那里的医生得知她是山东人时,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疼痛治疗的‘老祖宗’、中国疼痛治疗的最高权威就在你们山东省立医院,我们也都是从那里进修学习回来后才开设的疼痛科呀!”这样短短一句话,帮助她在山东省立医院得到了康复。

  疼痛科成立于1986年,却在国内外率先创立了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技术。这时疼痛科创始人宋文阁教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治疗寻找一条理想穿刺进路而设计创立的特色技术,获得199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于2001年被列入“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

  2002年,傅志俭从宋文阁手中接过疼痛科主任的重担,继续大胆创新。近年来,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发展起来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胶原酶靶点溶解术、射频靶点消融术、靶点激光减压术等经皮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等特点,深受各级医疗单位的欢迎。接着,小关节内侧缘入路侧隐窝穿刺方面技术也取得了突破,经山东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评审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经完成200多例患者,优良率达97.8%,尚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全国10余家单位开展了该项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创新性建立了颈椎病的“序贯五法治疗”方案,拓宽了颈椎病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

  疼痛科独到、精湛的医术名震四海,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的同行、患者慕名而来,或学习取经,或看病治疗。美国加州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英世皇在国际会议上由衷地感叹道:“在疼痛治疗领域,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是全球治疗方法最全面的,治疗方案最优化的。”

  时间转到2014年4月。在举行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从事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30年的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专家赵家军,最终获得201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且是唯一一位。

  山东省立医院的内分泌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指导基层于一体的内分泌代谢病专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山东省唯一的双重点学科,在山东省内分泌界居领先和龙头地位,对全省内分泌专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发挥着带头和指导作用。作为学科带头人的赵家军,在患者眼中,他是治疗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的名医、高手;在同行中,他则得名于创新性地从人体的脂代谢紊乱这一角度切入,通过干预脂毒性,为临床防治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策略,这在国际上属首创。在预防II型糖尿病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在国际上最早开展,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3C”、GnRH脉冲泵治疗、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等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如果把人体比作机器,我们就是修理工。”赵家军说。在他带领下的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钙磷代谢病(骨质疏松)等方面拓开了一条治疗的新道路,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强有力的优势专科群是山东省立医院发展的荣耀和服务百姓健康的强大保障,但医学是有生命温度的科学,如院长秦成勇所说:“开门办医院,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医院、医生和医学;同时,也让医院和医生走向社会,实现医院与社会的全方位融合与对接。”——

  公益前行:

  让医院和医生走向社会

  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社会工作年会上,山东省立医院院长秦成勇作为全国卫生系统唯一代表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社工人物”,该院也是山东省首家且是目前唯一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并开展社工志愿服务的医院。

  早在2008年,秦成勇院长就把社工工作理念引入医院。他认为,要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弱势群体。将社会公益力量引入专业医疗团队,各方合力献爱心,是实现医院公益性的有效途径。比如山东省立医院参与的援疆、援藏行动。

  2014年8月20日,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西藏嘉黎县10岁女孩德曲顺利完成体外循环下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康复出院后,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玩耍了。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全院的医生护士均是高兴不已,挂职副院长兼任胸心泌尿外科第一主任张林也欣喜无比。张林是被称为“精锐部队”的中组部第1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从2013年11月进藏以后,张林始终清醒地认识自己工作的重点,那便是提高医院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开展新的医疗工作、提高科室综合水平。他坚持每天查房,制定晨起交接班制度,规范术前讨论制度,选拨年轻医生到中国医科院协和医院、肿瘤医院等医院参加进修。还在西藏自治区率先开展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胸腔镜下肺包虫切除术、ivor-lewis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提高了科室整体水平。更让张林高兴的是,他担任了原单位山东省立医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桥梁”。2014年10月8日,两所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成为山东省卫生援藏的又一里程碑。

  “多年来,我们医院都坚持选派最优秀的医生前往西藏,为当地医院带去的不单纯是高难度复杂手术,更是先进的医院管理和发展理念和培养更多当地优秀医学人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秦成勇说,这样的立体援藏模式,才能真正让当地患者受益,也是他们一直以来坚持的援藏理念。

  援藏工作进行的同时,2014年7月21日至8月1日,由山东省立医院20位顶尖级专家组成的山东援疆医疗队,带着9600多万山东人民的深情厚谊,奔赴山东省援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深入到疏勒、岳普湖、英吉沙、麦盖提等四县11个乡镇,开展义诊活动。

  医疗队深入当地医院开展手术、举办讲座、心理辅导,为新疆各族群众送去了健康和技术,让新疆各族群众在当地就可以享受到省立医院专家的诊治,省去了很多费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从援藏到援疆,这些都是数十年来山东省立医院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一个美好缩影。不仅如此,医院还联合社会力量先后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贫困肾衰竭患者救助、爱心天使基金救助、髋关节脱位患者救助、小天使基金、复明工程、微笑列车、先天性失聪、神华爱心基金等10个惠民医疗项目,涌现出“免费救治孤残患儿小彩云”、“挽救绝症患儿小王亮”、“追踪救助失聪患儿刘麦”等一大批先进事迹。每年救助5000余人次,累计减免费用2000余万元。

  为了缓解患者的就医负担,山东省立医院通过联系社会各界,争取了贫困患者救助基金,开展了惠民医疗项目9项,筹集惠民资金1000万,惠及病人近700人。通过志愿服务,在医院推动医务社会工作,使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目前,该院已有注册志愿者2600名,成为全省拥有专业医务人员最多的志愿者队伍。而且很多志愿者通过举办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走出医院,进入社会和家庭,成为居民的朋友和健康顾问。

  “医院除了治病,还有很多社会功能,医院社工完全能做到。”秦成勇认为,医院的公益性不仅体现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健康教育、医学技术的宣传推广、科学的普及以及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医务社工志愿服务为群众提供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有利于化解医患矛盾,对于建立以人为本的医患信任体系、提高医院社会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规模化发展和内涵式建设的协调统一已成为山东省立医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医院要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精做细——

  创新管理:

  让“精”体现于细节

  “‘省医梦’其中第一个字就是‘精’,它既体现在精湛技术、精英人才、精良设备、精品学科,也表现为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秦成勇表示,在这一方面,将创新性思维运用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山东龙头医疗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担负引领全省医疗技术发展、攻克疑难重症的重要职责。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山东省立医院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7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6项,是“十五”期间的4.4倍;省部级课题307项,是“十五”期间的2.2倍;纵向课题经费总计由“十五”期间的1132万元增长到“十一五”的5150余万元。

  以远程医学为例。2013年3月,依托成熟的远程技术,山东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率先在国内建立移动网络医学平台——“E-ICU”,实现“千里”移动远程会诊。利用远程医院的杠杆作用,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进一步冲破地域、空间、时间限制,向省内外辐射、延伸……山东省立医院目前已经和全省17地市180余家市级、县级基层医院建立起对接关系。2008年四川北川,2011年新疆喀什,2012年青海海北州,更多边远地区疑难危重症患者足不出县便能得到及时诊治,惠民、便民效果凸显。

  为医者,都是以患者为先。除了科研上的努力,山东省立医院还在全国率先将“三级预警机制”应用到医疗安全管理,建立了完整的医患沟通评价体系。2011年,山东省立医院成为第一家“卫生部新录用公务员信访岗位的锻炼基地”。2013年1月,山东省卫生系统首家法官工作室落户山东省立医院。

  医院在开展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现场预约三种常规预约方式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展了“诊间预约”、“分时段预约”、“银医卡”等新型预约诊疗模式。2012年,该院完成预约人次比前一年同期增加165%,病人的就诊等候时间减少了1/3,预约诊疗普及率迅速提升。

  “关注这些创新和改变,看似琐碎,实际上直接关系到患者就医的感受。”秦成勇说道。2012年开始,山东省立医院创建了以畅通言路、倾听群众呼声为宗旨的“四院机制”。“院长行政查房”每周进行一次,院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临床一线,每次至少选取两个科室或部门进行蹲点调研、现场办公、及时发现和解决医院各临床、医技、后勤等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院长特派员”代表院长在门诊大厅等地点接受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意见建议和政策咨询。该院通过网络平台开展“院长在线”与网友定期互动。医院还在内部办公平台设立院长信箱,倾听来自一线职工最真实的声音。

  医院以“四院机制”为平台,建立起医院面对患者和职工的开放式窗口,架起医院与患者、医院与职工之间的桥梁。为患者、职工广开言路,凝聚患者、职工、社会共识,在开放式办医注入发展活力,在服务造福群众中促进社会和谐。

  后 记

  承百年医脉,铸一流名院。随着医院规模越来越大,患者越来越多,对各方面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进行创新管理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持续思考的问题。从医院自身硬件的学科建设到不断惠及社会的公益服务,山东省立医院秉承“精诚仁和”的精神和“明德,优术,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将“省医梦”书写得磅礴有力。时间仍在继续,医院发展不息。在新的形势下,山东省立医院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实现相融共生、生生不息、永续经营,最终将铸就一流名院品牌。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