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消化内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省医健康科普】消化器官里的那些“石头”

供稿:消化内科 冯华 发布时间:2024/4/7 11:01:48
字号:
+-14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系统正常运转保障人体健康。但在疾病状态下,身体内部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属于正常组织的异物,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比如结石。人们最常听说的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结石,其实消化系统也有不少结石,需要大家警惕。今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的医师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消化器官里的那些“石头”。

  胆石病:肥胖者容易患胆石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胆石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胆石病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胆石可发生在胆管系统的任何部位,胆囊内的结石为胆囊结石,左右肝管汇合部位以下的包括肝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二者合称为肝外胆管结石,汇合部位以上的为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瘀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如长期不吃早饭、肥胖、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等。多数病人可无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手术时发现,为静止性结石。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是胆绞痛,只有少数病人出现,其他病人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绞痛的典型发作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出现的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的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多数病人有上腹隐痛,仅在进食过多、吃肥腻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肝外胆管结石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结石主要是胆囊结石排入胆管并滞留在胆管内。原发性结石的形成诱因有胆道感染、胆道梗阻、胆道异物等。病人一般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可出现腹痛、黄疸,如继发胆管炎,可出现典型的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的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因此,肝内胆管结石容易进入胆总管并发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上腹和胸背部胀痛不适。绝大多数病人以急性胆管炎就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和腹痛。严重者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全身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

  提醒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吃早饭,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此外,建议大家常做身体检查,尤其是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行B超检查即可发现多数结石,早发现、早治疗。

29.jpg

  胃石症:空腹进食鞣酸含量多的食物导致

  胃石不同于尿路结石和胆道结石,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结石。胃石多为不被胃液消化的物质在胃内沉积而成的团块样物质。胃石根据成分可分为植物性结石和动物性结石。以植物性结石最为多见,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多在空腹大量进食柿子、山楂、黑枣等食物后引起;动物性胃石多见于有异食癖的人。

  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后要经过胃液的消化再通过胃的蠕动由幽门口进入十二指肠。柿子、山楂、黑枣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胶,空腹大量进食这些食物时,其中的鞣酸直接与胃液接触,二者混合形成了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再与果胶进一步凝集形成纤维团块。如果这些团块的直径大于幽门口的直径时,则排空受阻、在胃内沉积。而在沉积的过程中,纤维团块黏附食物中的胶质等成分,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质地也越来越坚硬。

  有些病人在进食上述食物后1~2个小时即可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也有的病人几天后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胃石在胃里是异物,正常情况下,胃对食物、异物有蠕动和排空的生理功能,将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如果胃石较大,排不出去,胃石在幽门部反复摩擦,损伤胃黏膜,形成溃疡,严重的甚至出血,这时病人可能会出现黑便。胃石比较小时,可让病人喝苏打水或者可乐,使胃石软化,然后通过胃的蠕动使胃石裂解,排出体外;胃石如果比较大,喝苏打水效果不好,建议通过胃镜碎石。

  提醒大家,鞣酸在未成熟的水果中含量较高,因此,在生活中,应避免空腹大量进食柿子(尤其是生柿子)、山楂、黑枣等食物,建议在饭后吃。此外,在进食上述食物后,可以喝点苏打水,中和鞣酸,降低胃石形成的几率。但如果出现了腹胀、恶心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进一步损伤胃黏膜。

30.png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