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神经内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连发3篇TOP期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在国际脑血管病顶刊《STROKE》发表RICAS队列研究成果

供稿: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4/1/16 11:29:30
字号:
+-14

  近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课题组分别在脑血管病相关领域国际TOP期刊《Stroke》(中科院一区TOP,IF:8.3)、《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中科院一区TOP,IF:4.8)、《European Radiology》(中科院二区TOP,IF:5.9)上发表关于脑血管病早期预防、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以及颅内动脉斑块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共3篇论文。

  《Stroke》杂志由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主办,属于临床神经病学、脑血管病专业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由世界神经介入外科学会(SNIS)主办,专注于治疗神经血管问题的神经介入技术,在神经介入专刊领域名列第一;《European Radiology》由欧洲放射学会、欧洲神经病学学会等主办,是放射学领域名列前茅的学术期刊。

  聚焦非传统脂质,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发及易损相关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控的危险因素对卒中防治至关重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公认的传统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然而,即使控制LDL-C水平达标,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寻找LDL-C正常水平人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的可控危险因素,是对现有卒中防治框架的有力补充。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是LDL-C的组成成分之一,比其他大、中颗粒LDL-C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与LDL-C等传统血脂指标相比,sdLDL-C可能是更准确、更强的颈动脉斑块预测指标。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课题组依托平阴无症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自然人群队列(RICAS队列),选取近千名基线无颈动脉斑块受试者,采集基线sdLDL-C水平及其他传统动脉粥样相关硬化危险因素情况,通过4年纵向随访,超声动态监测新发颈动脉斑块及其易损特征。发现在LDL-C正常水平的人群中,sdLDL-C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尤其是与易损的颈动脉斑块特征显著相关,这提示了sdLDL-C作为卒中防治靶点的潜力。

  该成果《Association of sdLDL-C with incident carotid plaques with stable and vulnerable morpholog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于2024年1月12日在线发表于《Stroke》,这是我院历史上首次在该杂志发表原创研究成果,我院神经内科马小桐副研究员、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汪秋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胡新颜为共同第一作者,我院神经内科孙钦建教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仇成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基于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判读斑块特征,分析临床转归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是我国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是一种可靠的无创影像技术,可以识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及特征。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课题组依托我院住院患者,构建脑卒中病例队列,采集临床基线特征及ICAS患者HR-MRI数据,随访获取患者预后,分析ICAS斑块特征与患者转归的联系,以期获得高危斑块特征,指导临床风险评估及治疗。

  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是ICAS相关卒中预防的治疗措施之一,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植入术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与术后新发卒中及不良预后相关。课题组依托脑卒中病例队列,首次分析了HR-MRI评估的颅内斑块特征与后续血管成形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发现ICAS患者血管成形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与HR-VWI上斑块高强化指数、更加严重的狭窄面积独立相关。这提示高强化指数和高狭窄面积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容易发生血管成形术中的支架内血栓,该发现将为临床术前风险评估提供进一步参考。该成果《Vessel wall MRI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intraprocedural stent thrombosis during angioplasty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于2023年11月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我院神经内科马小桐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孙钦建教授为通讯作者。

  我国ICAS相关卒中复发率高,识别导致卒中复发的颅内斑块特征对预防卒中复发至关重要。迄今鲜有研究评估ICAS斑块特征对ICAS相关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课题组依托脑卒中病例队列,对ICAS斑块特征与远期卒中复发的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较高的斑块负荷和强化指数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斑块负荷和强化指数是卒中风险预测和分层有价值的影像学标志物。该成果《Association of plaque characteristics with long-term stroke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a 3D high-resolution MRI-based cohort study》于2023年10月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吕耀东为第一作者,我院神经内科孙钦建教授、影像科邵赛为共同通讯作者。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课题组简介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课题组在杜怡峰主任领导下,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仇成轩教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薛付忠教授指导下,在医院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以孙钦建教授为课题组带头人,在平阴县各级政府、医疗机构以及群众的协助下,于2017-2018年创建平阴无症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自然人群队列(RICAS队列),从人口学、血清学、影像学等角度研究无症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基线资料截至目前累积发表SCI论文12篇。2021-2022年课题组开展了第一次随访,并扩增队列人数至3000余人,探索无症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转归的血清学标志物、影像学标志物,以期指导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同时,课题组依托脑卒中病例队列,开展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核磁共振斑块特征的扫描,致力于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发展相关危险因素及转归的研究,以期指导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课题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重大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济南市科技局慢病防控重点项目等多项,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获批各级科研经费共6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SCI论文4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曾经多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