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东院新生儿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省医专家谈健康】新生儿发热是新冠病毒感染吗?

供稿:东院新生儿科 发布时间:2022/12/21 9:42:07
字号:
+-14

  随着全国各地优化防疫政策的调整,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孕产妇发热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分娩的新生儿会不会出现发热症状?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在家庭环境中出现发热,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儿发热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成为准妈妈、新手妈妈和家庭密切关注的问题。今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东院新生儿科副主任于永慧为您一一解答心中的疑问。

微信图片_20221221091644.jpg

  于永慧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东院新生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SNN)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感染与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预防保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大数据分会主任委员、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儿科分会委员等。《Frontier in Pediatris》客座主编,《中华新生儿科杂志》通讯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早产儿和高危儿的围产期管理和长期健康管理。

  因母体有非常好的胎盘保护性屏障,孕产妇的新冠病毒感染几乎不会在孕期垂直传播给胎儿。分娩后的足月儿在生后1天内,核酸或抗原检测可能呈一过性阳性,24小时以后复测可转阴,基本能够排除新生儿新冠病毒感染,宝宝可以随产后的妈妈一起回家,但应尽量由其他家人协助照护新生儿,妈妈在母乳喂养时需要佩戴N95口罩,注意母婴之间适当的隔离。可是,如果母亲在孕期本来就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宫内感染等妊娠并发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时,可能会影响胎儿赖以生存的宫内环境,这样分娩的早产儿或少部分足月儿在分娩后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需要在新生儿科住院进行检测评估等诊疗。

  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如果在家庭环境中出现发热,检测体温超过37.5℃,不一定是病理性发热,首先要排除环境因素所致。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体温非常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室内温度过高、婴儿襁褓过厚都容易使宝宝体温超过37.5℃,达38℃以上甚至更高,称为“捂热综合征”。应该适当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并逐步适量地减少宝宝的包被和衣服,采取散包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如果体温没有明显下降,可以采取温水湿毛巾擦拭额头、面颊、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的物理降温方法,半小时后再复测体温,如果体温降至37.5℃以下,同时观察宝宝吃奶、肤色、呼吸等一般情况稳定,就基本可排除病理性发热。

  如果散包降温后,宝宝体温仍然在38℃以上,或者宝宝伴有吃奶差或拒奶,呼吸急促,皮肤灰暗或发花,腹胀腹泻等症状时,基本可判断宝宝出现病理性发热,需要及时到儿科发热门诊就诊,遵医嘱采集指尖末梢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化验检查。如果宝宝的上述感染指标明显升高,首先考虑细菌感染如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尿路感染等的可能性,需要收住院进行进一步诊疗。

  新生儿出现哪些情况时考虑发生新冠病毒感染呢?如果宝宝确定是病理性发热,化验检查显示上述感染指标不高,并且宝宝的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或者有家庭聚焦性发热病史和家庭照护人员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接触史,就要考虑宝宝发生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儿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见表现包括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喂奶困难、咳嗽、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少部分表现为呼吸困难、白细胞减少。轻症者可以居家密切观察,症状较明显时需要收住院治疗。

  宝宝低热、医生建议居家观察时,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和小婴儿都不推荐常规使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可以采用上述的散包降温或者物理降温的措施,体温不降或者不易控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收住院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流行至今,尚未发现单纯因新冠病毒感染对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严重的病症或者潜在的后遗症,所以,准妈妈和宝妈妈不要过于焦虑,作息规律、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放松的心情,始终是妈妈对宝宝最好的爱与保护。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

相关专家

姓名:于永慧 主任医师 向Ta咨询详细

专长:

出诊: 04-07 上午 04-07 下午 04-09 上午 04-09 下午

简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