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就医指南 >>技术引领 >> 正文

就医指南

技术引领

【技术创新走在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机器人当“助手”精准切瘤极限保肛

供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字号:
+-14

  当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当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开始改变传统手术,现代医学技术在外科医生的探索前行中不断升级,传递健康新希望。

  在前期成功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近300例达芬奇机器人胃肠道肿瘤手术的基础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成功完成了山东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这种适合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新术式,让更多“困难骨盆”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机会保留肛门。

微信图片_20220215085152.jpg

  另辟蹊径

  让困难骨盆患者获保肛机会

  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核心,但从确诊直肠癌开始,很多患者就要面临选择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切除肛门、进行造口的残酷现实。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始终围绕着根治肿瘤和肛门功能保护这两条主线。”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东院区胃肠外科主任靖昌庆介绍,我国大部分直肠癌患者属于低位直肠癌,由于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如何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一大难题。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被公认为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多年来,省立医院胃肠外科通过每年举办10期的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学习班向全国各地医院进行推广和普及。但是,仍有部分超低位的直肠癌仍无法保留肛门,尤其是男性、前列腺肥大、肥胖、直肠系膜肥厚、低位直肠前壁肿瘤、骨盆狭窄、新辅助放疗引起的组织平面不清晰等所谓“困难骨盆”的直肠癌患者。

  从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把逆向思维运用到手术治疗中,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在省内较早将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应用于临床。

  靖昌庆介绍,与传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相比,TaTME手术的优势在于可直视下从直肠腔内精确地离断远端直肠,确保肿瘤足够的远切缘和环周切缘,在保证根治度的前提下提高了保肛率。避免了传统手术方式在狭窄骨盆内离断直肠的“不精确”操作。同时,经肛门这一天然孔道实施手术并做吻合,腹部无切口,更加美观。此外,减少了腹腔镜切割闭合器的使用,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强强联合

  机器人辅助操作更精准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成功开展,为有保肛意愿并困难骨盆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更好地治疗手段。但是,经肛门操作的狭小角度和有限的空间,也让手术操作难度更大、技术含量更高。

  在近300例达芬奇机器人胃肠道肿瘤手术的基础上,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探索将手术机器人引入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现场。

  靖昌庆团队在李乐平副院长的指导下,为一名超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完成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仅顺利为其切除肿瘤,避免了“造瘘挂袋”的痛苦,更是再次书写了一个“山东首例”。

  靖昌庆介绍,在胃肠外科领域,机器人技术最早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手术,已经比较成熟。其优势主要在于更为精细的手术操作:高清三维立体视野配合高自由度可转向器械,更易克服传统腹腔镜直杆器械在低位直肠侧方间隙游离中的“相对死角”,更利于狭小空间内的精细操作,从而更为精准与流畅地进行直肠分离,保障系膜的完整切除,减少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保护盆腔脏器功能。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通过控制台来指挥机器人具体行动,可以自动滤除术者动作中的不自主颤动以及减轻术者生理疲劳。

  “机器人辅助手术,游离位置更低、操作更精细,这样也降低了经肛手术组的难度。”靖昌庆介绍,一台手术,两套机器、两组人员,机器人首先“上场”进行肿瘤的游离,经肛手术组随即跟上,从会阴部游离肿瘤。上下“会师”,保证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和安全切缘,对于这部分困难骨盆患者来说,保肛的几率大大增加。

  托起生命之重,更要点亮患者眼中的光。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团队用紧跟国外前沿的先进手术方式和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不断谱写着护佑健康的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