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心血管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疫情期间如何预防运动性心源性猝死

供稿:保健心血管科 刘军妮 发布时间:2020/5/12 9:58:44
字号:
+-14

  初夏的济南,天气转热,柳絮漫天。进入4月以来,不论是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一名未满16周岁男学生,还是知名马拉松赛道摄影师一米阳光,接连发生的运动猝死事件,使运动安全问题引发网络上的广泛关注。这种猝死与年龄无关,似乎神秘而可怕。但当人们对其有了科学的了解,并有效的应对策略,就可以预防悲剧的发生。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运动性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知识。

  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运动性猝死分为心源性和非源性猝死,前者占总死亡的75%以上。也就是说,大部分运动性猝死是心源性的。在目前全球新冠肺疫情还未控制的情况下,正确理解运动性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和有效的预防对于人们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运动时人体的心肺代偿机制。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运动时,我们会张口呼吸,以摄入更多氧气,双肺的通气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从安静时每分钟6-8升增加到80-150升,呼吸频率从每分钟12-18次增加到40-60次以满足全身耗氧的需要。心率也随之增加,心脏单位时间的射血也会增多,心脏做功增大。心肺的工作量均增加以适应我们的代谢、肌肉运动速度和强度的要求,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瓣膜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病人,在运动耐量均会上受到限制,不适当的运动均会增加心肌耗氧,增加猝死风险。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佩带口罩对呼吸和循环产生的影响。在疫情期间,假如我们佩戴口罩,人体需要的通气量就会受到限制,全身供氧很难满足机体代偿的需要,这就人为造成了全身的缺氧,尤其是重要器官心脏和大脑的缺氧,假如有心脏的基础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存在,就很危险。如果戴着口罩跑400米,保持相同运动强度,耗氧量会越来越大,身体可能出现类似低血氧症的反应,如“心律失常、头晕、恶心、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些症状,与低血氧症相似。一旦继续维持这种血液循环中的缺氧状态,就有可能发生猝死。

  那么,疫情期间应该怎样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呢?

  一、在家运动:可不戴口罩,适宜采用连续跳绳、走楼梯、半蹲跳等方式,强度适中,微微出汗即可;老年人群体应以舒缓稳定的练习为主,可采用腹式呼吸、太极拳、轮流举臂等方式。健身房里“举铁”等力量训练,如果担心安全问题,可以佩戴口罩进行。

  二、户外运动:如散步,可佩带口罩,如跑步、低强度的运动后拉伸,以及太极拳、节奏舒缓的广场舞等中老年人群偏爱的锻炼项目,戴着口罩进行完全没有问题,且可以全程佩戴。

  三、不论室内或室外,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比如路跑、马拉松、球类等运动,最好不要戴口罩。因为在进行这种运动的时候,全身的肌群都参与,身体需氧量很大,所以很容易出现缺氧的状态,十分危险。

  总之,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都要遵循科学适量的原则,如果运动后经常有头晕、胸闷、气短的反应,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如有家族性或遗传性心脏病病史,需要根据医生的运动处方进行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求科学,生命短暂而宝贵,及时的预防和干预才是避免猝死最有效的手段。在这个春夏之交,希望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疫情,共享美好的生活。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