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党建专栏 >> 正文

党建工作

党建专栏

学习刘庆民先进事迹有感之他这样诠释大医精诚

发布时间:2014-08-2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让我们沉下心来,静静的倾听刘庆民的故事。

  6月26日,刘庆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济南举行,我有幸去现场感受了这位最美乡村医生带给我们的感动。

  报告团有5位同志,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介绍了刘庆民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讲述结束后,刘庆民被请到台前,台下掌声不息,他的话不多,标准的泗水方言:“我现在身体很好,谢谢大家的关心,也请大家放心,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多么朴实的话语啊,泪水顿时盈出眼眶。

  或许,他的事迹早已被大家熟知。30多年漫漫山村行医路,24小时随时出诊,为此骑坏了6辆自行车、7辆摩托车;先看病后收钱,满满一鞋盒1880张欠条,垫付了九万医药费,2010年,他罹患膀胱癌,即便自己没钱做手术时,也从未向患者要账;术后他不仅没有停止原来的工作,还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原来的工作状态。这就是刘庆民,一位置身山区的医者,有人称他为“百姓身边的白大褂”、“医务工作者的楷模”,他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工作,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用对工作的痴心守候着医者的良心,在我的心目中,他正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医精诚”。

  我是一名中医师,上学时,老师便用一整堂课给我们讲解古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很多话语现在还萦绕耳旁:“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首先,是这个“大医”。刘庆民同志扎根山村,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5年,不管狂风暴雨、黑夜静寂、道路崎岖,他能对病人有求必应,随时出诊,“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记者采访他,是什么力量让他风雨无阻的干了这35年,他说,是乡医的责任! 

  是啊,正是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那份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有了这份执着和热爱,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患者,用大爱建立与患者间崇高、无私、美丽的情感;有了这份执着和热爱,才会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医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患者,分秒中的诊断便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除应有较好的医技水平外,还应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我深知,每一名医护工作者都要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病人将信任给予了我们,我们的肩头便担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就要承担起守护健康、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医生的责任感也要求我们做各种事情的时候,也能够坚持自己的医学道德信念,自觉履行医学道德义务,不做任何有损病人、有损医务人员形象的事,能够不为名利默默奉献,出色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然后,是“精”。因为山村缺医少药,当初年轻的刘庆民从教师改行做起乡村医生,一干就是35年,这35年,又怎么不是一个“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35年呢?为了让乡医事业后继有人,他又动员学医的的儿子儿媳放弃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卫生室接班。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只有具备高超的医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作为省级医院的医生,任重而道远,对自己的要求应当更高一些,医学的进步也可谓是日新月异,只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随时给自己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要精勤不倦,努力钻研,“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最后,是“诚”。刘庆民同志甘于清贫,无怨无悔,淡泊名利,那1880张欠条,每一张后面都饱含他的仁爱之心;他还常年为6位孤寡老人免费治病,把就医号码印在挂历上,自费送给乡亲们;家里只有3000元存款,他仍然积极筹划扩建卫生室……

  一件白袍,两袖清风,三班奉献,四季耕耘,这是对医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正是无数医者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