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理念 >>医院文化 >>医院人文 >> 正文

文化理念

医院人文

护士要有爱人的心

发布时间:2013-06-0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早在1947年,路禾就开始担任省立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护理事业,而她却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不止一次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

  1962年,路禾作为全国惟一的一位护理界代表,参加全国医院工作会议,并在会上讲话发言,受到了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那一次,她刚刚做完手术,从死亡线上拣回一条命。

  路禾已经86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完全不像一个曾经九死一生的病人。她曾经先后得过心肌劳损、肝炎、肾盂炎、急性阑尾炎、大叶肺炎……全身上下,几乎每一个脏器都出现过病变,但路禾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在同病魔的一次又一次斗争中,获得了胜利。8年前的脑出血,使她丧失部分记忆,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她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那种对事业的执著精神,在她身上,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护士

  路禾从小失去了母亲,17岁就离开家外出求学。她的父亲是泰安一中的一名中学教师,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为女孩子一方面要学会谋生的本领,一方面能为百姓做点事。而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工作大都是些做花瓶的工作,“女孩子做护士其实是最好的选择。”父亲给路禾最大的影响是,“他让我成为一名护士,是希望我学会帮助人,爱人!”

  1938年,路禾考入山东省德州市东地卫氏国际医院附设苏氏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深受“南丁格尔”精神的影响,更加坚定了她献身护理专业的决心。故乡肥城被日军占领后,在同学介绍下,她去了北京欧阳医院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老护士的带领下学习护理,接受了专业化的培训,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解散,很多协和医院的医生都来到欧阳医院工作。1944年,路禾来到济南妇幼助产学校学习,最终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

  1946年春天,路禾来到省立医院参加工作,当时医院已经被日本人遗弃,仅有的三个病房成了“难民营”,饥寒交迫,分不清哪些是病人,哪些是陪护的家属,完全失去了正常的医院管理。床上、地上,到处是一个个被窝卷。有的病人就在病房里支上三个砖头,用拣来的树枝、破木头当柴火烧水、做饭。

  “我们当时一共有三个病房,全部加起来不到100多张床位,所有的护士、护工加起来不到20人,所以工作量非常大。”

  最初,护士们的工作主要是做被褥,整理内务。后来,一切慢慢有了条理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工作。

  为了配合病人的治疗,路禾开始精心为病人设计饮食。把病人的食品先分成普通饭、流质、半流质。在护理人员极少的情况下,她首先指导陪护家属参加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并教会了他们学会简单的隔离常识,并自觉维护病房的整洁和安静。

  解放后,毛主席关于“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题词,极大鼓舞了路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护士工作中。护士是一个非常高尚而又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社会的爱护和尊重。从1947年,路禾就开始担任省立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这一职务。他在规范病房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了早查房,上下班交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等等。

  1948年济南解放后,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接收了省立医院,冯凯英主管当时的护理工作。

  “这个人大胆泼辣,我受她的影响很大。每天早晨她都要先来病房开晨会,每个当班的护士要向她汇报前一天的工作情况,要求非常严格。”

  走下手术台去北京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