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理念 >>医院文化 >>医院人文 >> 正文

文化理念

医院人文

小女子
大人生

发布时间:2013-06-0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汤洁一辈子没有做出太多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在省立医院,甚至整个山东省放射界,她的元老级地位是众人皆知的。

  如果单从名利方面讲,汤洁身上缺少了许多耀眼的光环。但如果从为病人解除痛苦这个角度来说,汤洁并不输给任何人。

  采访汤洁是一个艰巨而浩大的过程。86岁的她满头银发,虽然气色看上去很好,但是耳朵有点儿聋,再加上她那口标准的上海普通话,使得整个采访变得相当有难度。

  自从摔伤腿以后,汤洁在家里的行动也变得不方便起来,每挪动一步都非常缓慢。她右手握着拐棍,拐棍上挂着一个小布带,里面放着急救药品。即便这样,遇到记者不懂,听不清楚的词儿,她仍会拿过记者的采访本,很流畅地在上面写下隽秀的字体。

  汤洁虽然身着一袭布衣,亦高贵脱俗。即使倚靠在沙发里,腰杆也是笔直的,举手投足间都像足了一个旧时代的大家闺秀。这让整个采访过程弥漫着柔软、舒适和优雅的气息,令人沉醉而被深深吸引。

  山东放射界的元老

  汤洁的优雅不仅写在她的脸上,也渗透到了她的骨子里。她有着上海女子那种特有的小家碧玉的美。 

  1921年,汤洁出生在上海郊区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母都是老师。小时候的她喜欢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读书。在松江女子中学读完高中后,汤洁顺利考入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上海中山大学医学院,也就是上海医学院的前身。大学期间,因为校方把七年的课程压缩成六年,导致课程安排非常紧张,“整个大学六年的暑假全都在上课。”

  当初父亲让汤洁选择学医时,只是抱着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觉得女孩子当医生比较合适,而且医生通常不会失业,连汤洁自己也没有想到,她会从此为医学事业奉献出毕生的精力。

  大学毕业后,汤洁被分配到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华山医院,负责放射科的工作。虽然当时上海这样知名医院里的放射科,也只有一台200毫安的X光机,但在那个年代,这已经算是非常先进的设备了。1950年,汤洁为了支援山东的医疗卫生事业来到济南时,省立医院还没有专门的放射科,只有一台30毫安的X光机。

  刚来省立医院时,汤洁带着两位技师开始筹建放射科。放射科刚开展工作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给病人透视时,要在一间密闭的黑屋子里。为了防止辐射,不管男女医生,都要戴上30多斤重的铅围裙、铅手套。在烈日炎炎的盛夏,铅手套里常常能倒出汗水来。屋子里只能放一个洗脸盆,里面放一块冰来降温。

  汤洁一来省立医院就开始任山东医学院X线诊断教研室主任。安排学校教学,编写教学大纲。她还编写了全国大专院校的通用教材《X线诊断学》。

  “她是整个山东省放射界的元老,一来省立医院就安排她当放射科主任。”杨贞振是汤洁的研究生,也是伴随她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从1975年,到2002年,杨贞振一直和汤洁工作在一起。

  汤洁指导杨贞振撰写的论文“CT定向穿刺治疗脑出血的研究”曾经获得山东省科委三等奖。

  “她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我最初写片子报告时,她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改。还要嘱咐我平时该读什么书。”

  “她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每次我写个诊断报告,她都要一字一句地改,有一个字写错了不行,前后顺序颠倒了都不行。但她对下级大夫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