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院报>> 2017年8月 第8期>> 正文

6.jpg

融合 创新 发展——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纪实

作者:王凯 焉然 发布时间:2017-10-16 字数:3813

fml870.jpg

  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走进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去亲身体验该科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在那里,他们不仅收获了生命的新希望,还深深感受到了充满人文情怀的温馨医疗服务。

  中西合璧,斩妖除魔。在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中西医交流、融合、互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的发展渐趋佳境。

  “大综合,小专科”

  大视野下有大格局

  山东省立医院作为一所百年老院,是国内较早设立中医专业的综合性医院之一。1955年医院仅有一名老中医,1958年创建中医科,建科时有老中医12名,学徒5名。

  1961年中医科充实了8名西学中的医师,同时开设中西医结合病房。1978年该科分为内、外、妇、儿四个专业组;1986年建立了中医治疗室,曾开设家庭病床;1988年在外科组里面增设了痔瘘专业。1990年起专业分工逐渐细化,内科、儿科、妇科三个优势方向发展明显。

  凭借省立医院优质强大的资源平台,秉持“大综合、小专科”的发展理念,省立医院中医科人的大视野和开阔的眼界似乎是与生俱来,天然生成的。对应院内所有内、外、妇、儿科室,中医科能及时快速地跟紧现代医学脚步,同时凸显中医特色及优势;“小专科”方面,中医科在专业做细、做精上下功夫,逐渐形成了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痔瘘四个特色专业。

  为了实现临床治疗最佳效果,便于与西医专家交流,现任主任司国民不仅自己主动学习西医前沿知识,及时了解学术动态,而且要求科室医护人员及研究生们也要做到这一点。天长日久,医院中西医专家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取长补短的良性互动模式。

  在省立医院,以司国民为首的中医科与其他科室的临床互动已常态化。西医科室对于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病号,都主动推荐到司国民主任那里,不少患者获得了良好疗效。

  在这样的科室传统带动下,经过近60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医科实力不容小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中医科目前共有临床医疗人员24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硕士学位者7人。山东名中医药专家5名,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名,学术继承人6名;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2人,学术继承人5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

  省立医院中医科于2003年、2008年先后成为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

  如今的省立医院中医科,科室力量不断壮大,专业不断细化,涵盖了内科肿瘤、肾病、心脑血管,妇科,儿科、痔瘘等专业,实现了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治未病”健康理念的提出,中医科积极向预防保健发展,成立了山东省预防保健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开设亚健康门诊,开发中药代茶饮、膏方、中药外治等,拓展传统单一治疗手段,让中医药的馨香氤氲四方。

  “三经”传承

  中西合璧优势凸显

  多年的积淀发展,省立医院中医科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一代代老中医,在以自己深厚的中医知识底蕴和人文思想惠泽患者的同时,亦将经典、经方、经验的“三经”一路传承,打牢了后辈的理论基础,重点突破,带出了优秀的省立医院中医团队。

  中医科的齐鲁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选的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是山东省仅有的两家之一。齐鲁伤寒流派创始人李克绍先生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之初的八大元老之一,是中国近现代伤寒学研究著名医家之一。司国民主任为李克绍先生关门弟子,第三代流派传承人代表性人物,精通仲景之学,擅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著有《李克绍读伤寒》等专著。在司国民主任带领下,中医科开展了“读经典、学经方、做临床”活动,培养了第四代伤寒流派传承人才团队,增强了年轻医师的临证水平,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

  作为我国第一批西学中人员,李艳冬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50余年,擅长诊治内科病,之后该专业经历了郑建堂主任、司国民主任的传承与发展,几代中医人传、帮、带,系统总结出诸多内科疾病治疗经验。科室以肾病为突破口,在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取得大量学术成果,形成了一套完整“气血水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肾病诊疗体系。主要特色优势病种有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2011年该科中医肾病专业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承担了尿血病的全国协作组工作,并参与了国家中医肾病临床路径和临床方案的制订。

  老中医前辈王传吉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50余年,擅长儿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很多小患者经常一付药就痊愈,所以王老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王一付”。李安源主任师承王传吉,在继承中又不乏创新,小儿抽动症的诊治水平全国乃至世界领先。

  在中西医结合妇科诊治及不孕不育诊治方面,该科建树颇高。从最早的池秀珍主任,再到后来的刘桂莲主任、李克勤主任,对月经病不孕不育及产后病的诊治均有深入研究。李克勤主任对胎盘植入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颇有心得,申报了省级课题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外科老专家蔡先礼主任带领年轻大夫创立了省立医院的痔瘘专业,他们深入研究肛肠疾病,开展了PPH、RPH等微创治疗手段,采用中药熏洗疗法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今年上半年,由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肾内科和药剂科共同自主研发的“滋肾活血膏”、“芪莲益肾膏”、“屏风清肺合剂”、“芪归补气生血膏”四种制剂,获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正式批件,标志着医院院内制剂水平再上新台阶。

  中医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在很多中医优势病种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如脑血管病的康复,采用西医加中医辨证施治(汤药、针灸、理疗)等综合疗法一体化治疗,能大大缩短疗程及患者的康复时间;再比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西医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尽早配合使用中药内服外用,使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大大减少。

  在名医大家的带动引领下,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疗团队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无数患者前来就医。如今,科室年门诊量11万余人次,年出院人次达1000余人次,共有床位55张,床位使用率达110%。

  德艺双馨

  培养中医“粉丝”

  “是文化的传承成就了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对科室的前辈门,司国民主任怀有极深的感情,像王传吉、李艳冬、李安源、李克勤一样的名中医专家们,不仅技术好,医德也高。半天门诊量超过100多人次,不能按点下班,专家们都是看完病人才下班,延迟2-3小时更是常事。为病人服务,他们选择牺牲个人休息时间。

  60多岁的李克勤专家,是一名德医双馨的好医生,前几年还没开始实行门诊预约,李主任的“粉丝们”都凌晨三点多就开始在门口坐着小马扎排队,李主任也被称为名震一时的“马扎医生”。她的门诊是山东省立医院最忙,也是全部实行网上预约的门诊之一,年门诊人次2万余人次,院内外会诊700余人次,年中药处方2万余张。面对如此大的门诊量,她一贯加班加点地工作,常常是上午门诊加班到下午3、4点,下午门诊加班到晚上8、9点,顾不上吃饭喝水,节假日期间,她更是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

  李安源主任从医40余年,在继承王传吉老中医临床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创新中医诊治小儿常见病、疑难病的思路。辨证施治抽动症,疗效显著。尤其首创了抽动症“心肝亏虚、虚风内动”的病机理论,采用“养心柔肝、熄风解痉”的治法,将经验方研制成宁动颗粒临床疗效显著,多次在全国中医儿科会议学术交流,受世界中医联合会的邀请,于2013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第十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进行学术演讲,其学识水平和临床技术及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其专家门诊量半天70-80人次,甚则上百人次,慕名求治者众多,门庭若市。……

  作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司国民主任经常说:“在我看来,一个方子就是一盘棋,一味药就是一枚棋子、一个兵,每一张方子都是有灵魂的,是有灵性的,开药方就像是排兵布阵,一名中医大夫必须善于用兵。”司国民认为,精方特色,配伍严谨,药物6-7味,可用可不用的药不用,中医最不能背离的便是其“简便验廉”的特征。故而司主任开方不仅能发挥最佳药效,同时也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而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司国民主任研制的参芪解毒膏、当归补气生血膏、屏风清肺合剂等院内制剂在全院推广使用,疗效显著。他还带领科室人员研发出20余种以养生、防病、美容为目的的中药代茶饮,通过“饮茶”改善、调理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科,有一位大家都知道的“模范患者”赵老爷子。老爷子胃不好,有高血压、冠心病,来中医科治疗后对中医科体贴细致的全方位服务很受用,有事没事经常过来和医护人员聊天,这样的友情已持续了十多年。

  一位老太反复心衰,高度水肿,在社区医院已下病危通知,来到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经过司国民团队的精心治疗,第二天肿就消了,也不喘了,司国民主任来查房时,老人一个劲儿拉着他的手称他“华佗大夫!”出院后,老人及家人和科室一直保持联系,直至老人去世,一家人和中医科人成了朋友。

  作为综合医院中的示范中医科,依托省立医院人才多、技术精、设备好、患者广的优势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继续大力推动中医的继承与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完善的中医药服务。